原標題:從這個4000多年前的洞里能“掏”出啥
日前,,考古學家在西藏阿里發(fā)現了青藏高原科學考古迄今為止發(fā)掘的首個史前洞穴遺址——梅龍達普洞穴遺址,遺址位于阿里地區(qū)革吉縣,,海拔約4600米,,由一字排開的兩個獨立洞穴組成,其中一處洞穴面積1000余平方米,,另一處約250平方米,。遺址內發(fā)掘出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已經掌握使用的人造細石工具,,距今至少4000年。與周口店“北京人”等中原考古相比,,這處遺址年代雖晚得多,,但是對于青藏高原的考古來說,仍是意義非凡,。
四千多年前洞穴對考古意義重大
與所有洞穴文化遺址考古一樣,,梅龍達普洞穴遺址細節(jié)剛一現世,首先帶給人們的是神秘感:形狀規(guī)整的細石葉,,沙陶片,、泥陶片,瑪瑙,、燧石,、黑曜石,還有紅色巖畫,。
原內蒙古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石文斌告訴記者,,這次考古發(fā)掘意義重大,碳樣檢測確定了年代為4000多年前,,當時我國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而青藏高原自然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惡劣,,人類從何時開始在這里從事生產,、定居生活?這次發(fā)掘一定會給出更為明晰的答案,。更令人興奮的是,,洞穴中還發(fā)現了幾何紋飾的彩色壁畫,這對研究青藏高原先民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藝術發(fā)展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價值。
“按照工作程序,,接下來,,考古學者在繼續(xù)發(fā)掘的同時,將會對出土的文物和信息進行整合與深入研究,,這是一個十分繁雜的過程,,從工具的制作工藝、巖畫的繪制手法,、地層結構,、周邊環(huán)境等多方面入手,經過細致的研究和推理,,得出科學結論,。如果研究的結果能與當地其他的考古研究甚至是歷史記載相吻合,那將是梅龍達普洞穴遺址考古的巨大成功,對我國的考古意義重大,?!笔谋笳f。
或可確定高原細石器文化起始年代
遼闊的青藏高原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fā)祥地之一,。但是,,由于高原地理環(huán)境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考古工作者僅在20世紀的前半期,,于甘肅,、青海接壤的黃河兩岸,曾有一些采集和發(fā)現,;進入50年代以后,,才在整個高原開展了考古調查發(fā)掘。
關于舊石器時代的生活遺址,,考古學家曾在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區(qū),,東部橫斷山,北部昆侖山,,南部喜馬拉雅山區(qū),,采集到打制石器;中石器時代的遺跡,,經初步鑒定,,有申扎、聶拉木兩處,;新石器時代的遺跡,,幾乎遍布西藏自治區(qū)及毗鄰地區(qū),分別有石器和其他器物發(fā)現,。
“但是,,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青藏高原的細石器文化時代的具體起始時間尚有待新的證據確定,?!惫C駨娬{說,“而這次梅龍達普洞穴遺址的發(fā)掘研究,,特別是已經出土的典型細石器,,很可能讓這個問題有所突破?!?/p>
據了解,,細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狀細小的打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fā)展階段。從那時起,,人類學會了用打擊法打出細石核,、細石葉及其加工品,,是人類生產力在舊石器時代基礎之上的一次大飛躍。國際上普遍認為,,這一時期一般出現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初期。
赤峰市文化局退休學者郭海民介紹說:“從現有的資料記載來看,,我國西域地區(qū)的細石器遺存,,多見于河岸階地、湖岸及有泉水涌出的地方,,而梅龍達普洞穴遺址緊鄰獅泉河,,而且還是獅泉河的源頭。所以,,通過這一遺址的發(fā)現和發(fā)掘,,我們首先可以確定這是一處細石器時代遺址,除此之外,,從洞穴面積的大小和周邊河流的地理環(huán)境,,我們還可以推斷,這處遺址應該不是一處零散的原始人類居住地,,而是一處較大的人類聚居區(qū),。希望當地的考古學家能夠經過進一步發(fā)掘研究,最終確定青藏高原細石器文化的更多未解謎題,?!?/p>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