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方格”是用蘆葦材料,在流動沙丘上扎設成方格狀的擋風墻,,通過讓地面變粗糙,,減小風力,阻擋流沙,保持水土,。
在起伏不平的沙地上施工,,機械化派不上用場,完全要靠人工,。在極寒極熱的大沙漠中,,工人首先要將每捆70公斤重的蘆葦扛進沙漠,再在沙丘上劃好施工方格網(wǎng)線,,將修剪整齊的蘆葦橫放在方格線上,,用鐵鍬將蘆葦從中間嵌入沙中,最終形成長寬各1米的方格,。
尉且公路5800多萬平方米的草方格,就是靠400多名作業(yè)工人,,用了700多天的時間一鍬一鍬插下去,、一腳一腳踩出來的。
草方格的外圍,,在道路兩側100米處還建起了防沙柵欄,。建設者以木樁為立柱,以尼龍網(wǎng)為面料,,用細鐵絲將兩者緊緊拴綁在一起,,形成一道數(shù)百公里長的綠色屏障,成為阻擋風沙的首道“防線”,。
27年前,,中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塔中沙漠公路建成通車時,有人預言,,“死亡之?!崩锏穆芳词剐藓昧艘矔驗楸簧硥m掩埋而很快廢棄。
如今,,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又多了幾條公路,。中國人用智慧和勤勞打造的防沙固沙工程創(chuàng)造了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
跨越塔里木河時,,建設者修起了全長1300米的特大橋梁,,目的是減少對農田的占用、減少對胡楊林的砍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5年來,這些年輕人在與大自然搏斗中,,也漸漸學會了與之和諧共處,,他們希望,,等到離開那一天,除了道路,,什么也不留下,。
真正看見尉且公路真容時,譚陳已經(jīng)坐上了返回家鄉(xiāng)的飛機,。從高空俯瞰,,尉且沙漠公路如一條漂亮的黑絲帶飄落在“死亡之海”上,。
今天,,那條印著這些年輕建設者“不破樓蘭終不還”誓言的沙漠公路,正在成為解決南疆百姓出行難,、吸引更多游客走進大美新疆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