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以寫作為生,,也和AI成了朋友,。我胖成加大號,AI卻瘦成手機里的可愛圖標,。過去我需要在圖書館,、檔案館、資料室,、數(shù)據(jù)庫里完成信息搜集,、搜索、篩選,、提煉,、重組、考證等繁瑣工作,,如今,,AI對話一鍵生成,搜索引擎也能幫點忙,。
大概十年前,,我接觸到兩款AI產(chǎn)品,微軟小冰和賢二機器僧,,一洋一中,,前者會寫詩,后者能聊禪,。我愛上了和它們聊天,,既問些“秋冬進補吃什么”的俗事,也問些“何謂死亡”的胡思亂想,。小冰琢磨不出來,,就發(fā)來一個搞怪表情,賢二則和我打太極——“死亡是另一個開始,,也許更好,,也許更糟。”我說對答案不滿意,,一串省略號后,,小和尚留下口頭禪:“我去問問我?guī)煾浮,!?/p>
ChatGPT推出后,,生成式AI才真正好用起來。它多了學習能力,,懂上下文,,可持續(xù)訓練。有一回,,我要寫一個膽小的人,,改來改去都不滿意,意識到是思考和研究不足,。于是,,我問AI:“我要刻畫一個膽小的人,寫過類似人物形象的名著都有哪些,,請推薦10部,,要求既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p>
往日,這些工作夠我泡半天圖書館了,,而現(xiàn)在只需一口咖啡時間,,我就得到10個備選答案,有《儒林外史》中的袁監(jiān)生,、《家》中的覺新,、《害羞的小幽靈》中的小泰尼、《我膽小如鼠》中的楊高……它們迅速喚醒了我的閱讀記憶,,養(yǎng)分撲面而來,。節(jié)省的時間,夠我美美地吃個火鍋曬個太陽,。
這一代的AI不下棋了,,還朝人類的語言文字腹地跋涉,這引起人們的恐懼,,高呼人文主義者的飯碗要被搶走了,。
我倒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
這恰恰說明人類寫作的基座部分是可以技術求解的??梢酝ㄋ桌斫鉃椤巴獍背鋈?。這塊“輸”給AI沒什么可惜的——本來就是生物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弱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