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yè)向銀行借錢需要有一定的資產(chǎn)作擔保,,但是中小企業(yè)的信用并不高,,唯一能夠證明信用的方式就是房地產(chǎn)。這就使房地產(chǎn)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投資領域,,泡沫就這樣形成了。后來,,銀行不再接受房地產(chǎn)作為抵押,,于是就出現(xiàn)了影子銀行。
可以比較一下中國和日本的情形,,有很多相似之處,。當時在日本,人們對房地產(chǎn)投資十分瘋狂,,東京新宿的工作室價格在一天之內(nèi)能夠翻倍,,今天你買,明天他買,,價格高漲,,并且形成了一種連鎖效應。股市的高峰在1990年,,而房價的高峰在1991年,,在這兩年間,資本從股市迅速轉(zhuǎn)移到了樓市,,股價急速下跌,,房價迅速上漲。
人們對房地產(chǎn)增長的預期很高,,將土地神化,,東京房價遠超普通人的承受力。東京市民就給政府施加壓力,,讓政府遏制這種房地產(chǎn)泡沫的蔓延,。政府調(diào)整了土地收益稅,對房地產(chǎn)貸款和土地交易采取嚴厲管制,,貨幣供應增速大幅下滑,,對影子銀行做出監(jiān)管措施。這場房地產(chǎn)泡沫實際上是政府捅破的,。
對日本樓市來說,,1991年是一個轉(zhuǎn)折點,在那之后人們認為東京無法成為像倫敦和紐約那樣的國際金融中心,,于是對樓市的預期下降,,需求減少,,房價應聲下跌。因此,,我認為房價上漲是不可持續(xù)的,,長期看來,房價取決于買房者的預期,、土地的生產(chǎn)率,,以及政府的長期政策,比如央行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率,,等等(金融政策對樓市是十分重要的)。
房價取決于人們對未來的預期
第一財經(jīng): 2015年6月,,中國股市大跌,,很多錢都涌入房地產(chǎn)市場,一些人對于房價預期仍然看漲,,政府對于房地產(chǎn)市場態(tài)度也很謹慎,。您怎么看?
田村清彥:是的,,這種情況不止是在中國,,在韓國、新加坡都很常見,。政府其實是想要限制房地產(chǎn)價格的上漲,,但真正的問題在于人們的長期預期,政府無法改變普通人的預期,。
還有一點就是投資全球化,。近幾年,深圳的投資者可能不全來自深圳,,也可能來自北京,,或者其他城市。這樣就會在全球形成一種多米諾效應,,加拿大會有中國的投資者,,美國也會有俄羅斯的投資者。樓市的大部分人都是投資者,,而不是剛需,。這里面還有一種市場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市場經(jīng)濟活動是短期的,,但長期看來它的影響可能會擴大,。投資者會考慮在全球的哪個城市投資,可能是深圳,,可能是東京,,可能是倫敦,,并且他們的決策有可能會改變,這樣他們的資產(chǎn)分布在全球不同地方,,就會對沖風險,。但是長期看來,全球的市場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形成一種連鎖效應,。
第一財經(jīng):您認為中國人口增長率下降,對于房地產(chǎn)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
田村清彥:生育率降低在亞洲其他地區(qū)也普遍存在,,比如,,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究其原因,其實并不是因為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而是個人選擇和社會因素決定,。在日本,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是25到30歲,,但這個年齡逐漸上升,,現(xiàn)在大概在35歲左右,因為女性一旦進入職場,,就不愿輕易離開事業(yè),,因此人口增長率就下滑了。巴西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xiàn)在巴西婦女一生平均會生1.89個孩子,,但1990年時期大概會生6個(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2.2個),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如果人口增加了,人們對房屋的需求也會增加,,那么實際價格也會上升,。在現(xiàn)實中,其他條件并不非不變,,所以房價就很難預測,。如果人口下降了,住戶也會下降,,那么我們就不需要那么多房屋,。中國的戶口限制對房價也有影響。房價其實取決于人們對未來的預期,,這是預測房價的基本因素,,也是構成泡沫的一部分,。
第一財經(jīng): 中國一線城市情況是這樣的,少數(shù)人囤積了很多房子,,但有些人一套房子都沒有,,房地產(chǎn)分配不均的情況有所發(fā)生。對此您怎么看,?
田村清彥:政府或許可以多建一些保障房,,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如果政府能夠提供條件相對不錯的保障房,,并且提供一些補貼,,或許能夠改善這種分配不均,雖然這種政府干預某種程度上確實擾亂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