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會開幕的前一天,,宣傳口的一位負責人打來電話,,又提了兩條意見。第一條意見,,建議修改一個標點符號,;第二條意見,關于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建議修改成“我們已經有了一支工人階級的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隊伍”,。這個意見與鄧小平同志講稿里的意思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因為說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全稱判斷,,指知識分子的整體隊伍,而說“有了一支”,,是多大的比例呢,?
我們與方毅同志討論時明確提出了這個看法,方毅立即向小平匯報,。小平同志說,,第一條意見接受,標點符號你們改一改,;第二條意見不接受,,維持原樣。
為華國鋒起草的講話稿卻一直沒有回復,。直到大會開幕,,鄧小平講完話了,仍然沒有音訊。我們很著急,,方毅更著急,。忽然,華國鋒講話稿送下來了,,是另外找人寫的,,“科教興國”的思想沒有反映出來。他仍然強調,,對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來說,,要幫助和教育他們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只說“有了一支又紅又專的知識分子隊伍”,。
鄧小平非常喜愛“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句話,。1988年,他會見外賓的時候又說了一段話:“過去說,,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xiàn)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了,,恐怕是第一生產力?!?/p>
我們在學習討論中認為,,鄧小平講“第一”,不僅僅是個序列問題,,他講的是“第一重要”,,因為科技推動了其他的生產力。還有一句話,,文獻中沒有發(fā)表,,他說:“如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么,,知識分子就不是老九,,是第一?!蔽覀儺敃r都很震驚,,這是他多年來獨立觀察思考得出來的結論,卻又符合當代世界發(fā)展的實際,。
以我自己的觀察,,鄧小平對現(xiàn)代社會里科學技術的作用和知識的力量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他之所以反復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因為他對世界大勢有準確的把握。體力勞動者在全部勞動者中的比例勢必越來越小,,即使是體力勞動者,在其整個勞動中,,腦力勞動的成分也會越來越重,,因此,腦力勞動者必然占有越來越主流的地位,。
現(xiàn)在我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大家都覺得這是常識,卻不知道這句話有千鈞重,。把知識分子當成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看作自己人,這在當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堪稱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技改革走在前列
可以說,當時,,科技界的認識和工作水平在全國是領先的,。比如,在“真理標準大討論”,、抵制“兩個凡是”過程中,,中國科學院是全國第一個響應的單位。再如,,中國科學院是第一個取消“革委會”的,;率先實行了所長負責制,取消了政治部,;鄧小平提出,,研究所的黨委要有三分之一的科技工作者,讓知識分子參與黨的領導工作,,科學院堅決遵照執(zhí)行,;科學院率先恢復了評定職稱的制度,等等,。這些措施,,后來在其他領域里也都推行了。
在對外開放方面,,科技教育界也走在了前面,。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我是代表團成員之一,。在他會見卡特總統(tǒng)的時候,,卡特說:“你們怎么不放你們的青年人出來呢,?”鄧小平很風趣地回答:“那好啊,我們給你送幾千萬人來怎么樣,?”回國后,,鄧小平就提出要派留學生。那時一年派了不到1000人,,他覺得少,,就提出,派1萬人行不行,?
我認為,,在全國科學大會前后,鄧小平改革的思路已經非常明確了,。通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推動科技教育界的改革,一下子就帶動了全國各個方面,,促進了全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宣告了全面改革開放的開始,,而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已經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p>
吳明瑜:曾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