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上第一堂旱地冰球課的時候,,他就和家長們說:“你們該干啥干啥去,,孩子都交給我。”父母們當然不放心,,孤獨癥孩子的特點是交流障礙,,聽指令,還打冰球,,這幾乎不可能完成啊,。他們堅持要在場,,不然孩子發(fā)脾氣控制不住怎么辦?當然,,他們也擔心教練生氣了打孩子怎么辦,?羅犇則堅持說:如果這倆小時你們家長不能得到自由,,那我的訓(xùn)練有什么意義呢,?第一堂課就這么開始了,,門內(nèi)羅犇教孩子們進行簡單的列隊,,孩子們不知道他是誰,,對他的指令是“不聽,不看,,不理”,,他只好不停地滿場抓孩子,而被關(guān)在門外的家長們一臉焦急地趴在窗臺上恨不能沖進去,。
第一堂課下來,,所有孩子的名字和特點羅犇就都能說出來,家長們感受到了他的聰明與智慧,。有幾次課來了幾個志愿者說要幫忙,,結(jié)果孩子經(jīng)常情緒發(fā)作,這讓志愿者們害怕打了退堂鼓不再出現(xiàn),,但是羅教練從來不害怕,,他安撫孩子們的情緒,能控制住他們的暴躁,這是羅教練在2016年業(yè)余考下了心理咨詢師后的學以致用,。
青春期的孤獨癥孩子終于知道了牽手交流,。 攝影 趙天華
家長和孩子們給羅教練絕對的信任。如今,,孩子們跨過了交流障礙,,通過冰球建立友誼,在訓(xùn)練之余,,幾個人一起牽著手散步,。每周六的這倆小時更是家長們惟一放松的時候,孩子們?nèi)加闪_犇一人管,,家長們聚在一起交流心得,,甚至出去一起坐下來喝茶放松,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
中國精協(xié)孤獨癥家長服務(wù)協(xié)會黑龍江工作站委員會主任白濤說,,孩子們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不只是球場上的進步,,她的兒子在冰球課后,,回來開始做家務(wù)了,掃地,、刷碗,、煮面條、疊被子,。孩子的進步甚至也帶動了家長的進步,,一個孩子的爸爸曾經(jīng)有嚴重的抑郁癥,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后來,,家長們鼓勵他帶孩子參加冰球隊,孩子的進步治好了爸爸的抑郁癥,。
羅犇說,,每周孩子們都不可思議地進步,他要感謝他們帶給自己的快樂,。 攝影 趙天華
孤獨癥患者的家長比孩子更可憐,,這是羅犇的感受,。長時間的相處,,他把自己深深的同情變成了實際行動,去關(guān)心關(guān)愛他們,,去傾聽他們的需求,。
家長們說起了國外的經(jīng)驗:大齡的智障或孤獨癥患者有專門的手工作坊、庇護工廠,做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或者讓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孩子發(fā)揮特長,,父母們將來離開之后能養(yǎng)活自己。他們四處呼吁奔走,,希望政府或社會啟動這樣的項目,。在網(wǎng)上搜索相關(guān)呼吁文章竟然能搜到23萬篇,從政府到民間團體,,從官媒到自媒體,。
語言是矮子,行動是巨人,,反復(fù)呼吁并沒有見到太大的成效,。給孤獨癥的孩子們建立手工作坊,甚至庇護工廠,,想想就很難,是嗎,?媒體也說:需要政府和整個社會去……
羅教練又變身手工老師,寒假的時間和金錢都奉獻給孩子們,。 攝影 趙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