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錯館
央廣網漳州2月15日消息(記者 楊桃)新春佳節(jié)期間,全球首家以傳統(tǒng)文化為故事線索的海洋館,,以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的海洋生物圖譜《海錯圖》為主題,,融生物知識、神話故事,、歷史教育,、游戲互動于一體的海洋科普館——漳州港海錯館將正式對外開放,游客不僅可以欣賞福建沿海的特色海洋生物,,還能充分感受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科技融合的神奇魅力,。
《海錯圖》
館內的壁畫上的海洋萌寵取材自《海錯圖》,“海錯”一詞是中國古代對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海錯圖》是清代畫家聶璜繪制的一組圖譜,,書中描述了300多種生物,,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是一本頗具現(xiàn)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成為雍正,、乾隆、嘉慶,、宣統(tǒng)等歷任皇帝的枕邊書,,并都以印章的形式對自己喜愛的生物圖片進行標注。
展館結合《海錯圖》的內容,,從潮間帶到深海區(qū),,分為淺灘拾貝、鯊魚碼頭,、暗夜精靈,、深海長廊、風暴之眼,、水母簡史,、海錯集市、海洋精靈,、蝦兵蟹將,、魔鬼魚灣等展區(qū),游客可由淺入深探索海洋的神奇歷程,,真正體驗海洋的震撼,。
水母
館內展出生物達100多種,約5000尾,,國內首次展出的生物達10種以上,,包括“暗夜精靈”藍眼淚,。藍眼淚是夜光藻的俗稱,是形成赤潮的一種海洋微藻,,美麗的熒光海灘就是夜光藻聚集的景象,。海洋精靈展區(qū),展示國內最多品種的水母和蝦蟹,,如來自美國的太平洋海刺水母,,多達36種的各類色彩絢麗的蝦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