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演習中,,藍軍旅偵察營排長佘永林帶領(lǐng)7名偵察兵深入“敵”后,餓了吃口干糧,,每天休息不到3個小時,。由于潛伏壕偽裝效果好,紅方的坦克兩次從佘永林的潛伏壕上碾過都沒發(fā)現(xiàn),。佘永林事后回憶:“紅方的坦克履帶離我的頭最近時,,只有20公分,稍有不慎我就跟‘死神’見面了,?!?/p>
在如此超生理心理極限的情況下,佘永林和其余7名偵察兵連續(xù)潛伏108小時,,用及時準確的偵察情報確保了作戰(zhàn)決心的實現(xiàn),。
有人說,朱日和不唱贊歌,,但朱日和心系打贏。官兵們說,藍得越純粹,,紅得越鮮亮,。他們認為,一支藍軍旅再強,,也只能是一支部隊,,將所有部隊練強才是藍軍存在的意義。他們提出的“遇強不能弱,,遇弱不過強”的對抗原則,,讓來參加演習的部隊都能得到全程對抗,而不是耗費巨資機動數(shù)千公里,,連藍軍真正的打法都沒看到就無獲而返,。
近年來,參演的紅方部隊越來越“狡猾”了:一路縱隊少了,,戰(zhàn)術(shù)行軍多了,;一線平推少了,縱深突貫多了,;一廂情愿少了,,分析判斷多了。藍軍破襲紅方指揮所的成功率從原來的100%降到了20%,,炮兵火力毀傷指數(shù)也從78%降到了21%,。
癡心求勝戰(zhàn) 同心為打贏
一次次勝利的喜悅,從來沒有讓藍軍旅官兵沾沾自喜,。在他們心中,,演習場上打敗紅方不是目的,只有將未來對手的好經(jīng)驗好做法轉(zhuǎn)化為紅藍雙方的實戰(zhàn)能力,,才是“磨刀石”部隊存在的全部意義,。
2016年的一次演習中,藍軍旅旅長滿廣志在陣前指揮時,,被紅方遠程炮火覆蓋,,意外“陣亡”。但失去“頭狼”的藍軍并沒有潰敗,,旅參謀長迅速實施不間斷接替指揮,,藍軍最終依然取勝。
“群狼無首,,為何能勝,?”滿廣志向記者揭秘:任務式指揮法!實戰(zhàn)中,,藍軍指揮員將作戰(zhàn)區(qū)域和任務劃分后,,明確好“行動時限,、目的和達到的效果”,對于下級指揮員如何編組力量,、組織部隊行動,,不做過多干涉。各級指揮員獨立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自主展開協(xié)同能力很強,。因此,主將折損,,藍軍絲毫不受影響,。
“如果你們旅將來上戰(zhàn)場,會不會采用這種方法,?”面對記者的提問,,旅長滿廣志的回答斬釘截鐵:“當然會。不管‘紅’的‘藍’的,,只要有利于打勝仗,,都可以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