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12日電題:“火洲”植樹護家園
新華社記者符曉波
3月春暖,,居住在“火洲”吐魯番的人們紛紛卸下厚重的冬裝,,開始將埋藏一個冬季的葡萄藤重新掛上葡萄架。與此同時,他們植樹造林,,用人造綠洲抵抗肆虐的沙塵,,守護自己的家園,。
從吐魯番市區(qū)向西不足20公里,,與農(nóng)戶和葡萄架緊緊相鄰,有一片茂密的梭梭林,,不遠處便是望不到邊際的荒漠,。臨近植樹節(jié),這里上百人揮锨植樹造林,。一排排新樹苗棵棵挺拔,,猶如堅守在風雨中的哨兵。
“正是腳下不斷延展的梭梭林死死鎖住了那無情的風沙,?!蓖卖敺懈卟齾^(qū)林業(yè)局造林科主任宋政梅指著遠處的荒漠說,那是一片流動的風沙區(qū),,面積約有55000畝,,6米多高的沙丘以每年28米的速度不斷向前推進,掩埋農(nóng)田,、村莊,、水渠,將近6000畝農(nóng)田受到沙害威脅,,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
距離風沙區(qū)最近的恰特喀勒鄉(xiāng)公相村是當?shù)爻隽嗣呢毨Т澹匀粭l件極其惡劣,,30多年來村莊被迫搬遷三次,,逼退1公里多。恰特喀勒鄉(xiāng)鄉(xiāng)長買爾旦·買買提介紹,,嚴重沙化的土地導致當?shù)仄咸褱p產(chǎn),,每畝收入不足其他地區(qū)的一半,一旦遇上12級大風或者沙塵暴,,一年的收成更是前功盡棄,,顆粒無收。
吐魯番市委副書記,、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指揮長顏海林介紹,,去年春天,第八批湖南援疆干部剛剛來到吐魯番,,公相村灰塵滿天的場景與家鄉(xiāng)的青山綠水形成強烈反差,。“沒有安定的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境,,脫貧致富無從談起,。肆虐的黃沙不僅破壞生態(tài),更威脅著當?shù)匕傩盏纳媶栴},?!焙显刹筷犖橛媱澰?年任期內(nèi)主動承擔1000畝植樹造林任務,并劃撥專項的援疆資金支援吐魯番的生態(tài)建設,。
為了在流動的風沙區(qū)實現(xiàn)造林夢,,援疆干部全員參與,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的責任林,。湖南援疆干部顏海林說,,在沙子地上種樹可不像在黃土地上那樣簡單。沙子地上種樹,,要預先打好井,,鋪好滴灌,每顆樹苗都要埋進30厘米左右的深坑才有可能成活,。
為保證供水充足,,目前的3口井都打到了地下160米深,盡管如此,,到了風災頻繁的4月,,剛剛栽種的幼苗也不易成活。宋政梅介紹,以前,,當?shù)貒L試栽種的3次樹苗就都因為沙塵侵蝕而全部夭折,。
令人欣喜的是,周邊的村民聽聞要造林,,積極參與造林護林,。他們從家里抗著柴草、秸稈,、樹枝和板條,,徒步翻進沙丘,為嬌弱的樹苗建起長達25公里延綿的風障,。在風障的保護下,,去年栽種的上千畝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
顏海林介紹,,在造林過程中,,援疆干部不但要保證防護林固沙防沙的效果,還要充分考慮到這些作物的經(jīng)濟效益,。他們成功引進的經(jīng)濟作物肉蓯蓉,,即可抵御風沙,又能很快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