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3月13日電 題:“群眾不脫貧,我就不離村”——藏族女干部索朗央吉的扶貧路
新華社記者薛文獻,、白少波
高原初春,,緩緩的拉薩河水從“四季吉祥村”邊流過,,陽光灑在綠,、紅、白,、藍四色藏式民居上,鮮紅的國旗和五彩經(jīng)幡飄揚在屋頂上,,田野里楊柳吐翠,、桃李待放,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53歲的藏族大姐阿妮吃過早飯,,坐在織機前,伴隨雙腳踩踏的“咔嗒”聲,,木梭在細軟的羊毛線間劃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索朗央吉站在旁邊,看著阿妮手中的氆氌越織越長,,帶領(lǐng)全村人脫貧的信心更強了,。
索朗央吉在鄉(xiāng)村工作已經(jīng)16年了,基層工作盡管充滿酸甜苦辣,,但她始終不忘初心:“群眾不脫貧,,我就不離村!”
貧困印象——終生難忘的沖擊
索朗央吉從小在一個小康家庭長大,,沒有感受過“貧困”的滋味,。1996年,從一位來自單親家庭的男同學(xué)身上,,她對貧困有了深刻的印象,。“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子,,除了兩張床和一條板凳,、一張桌子,再沒有其他家具,。有些日子沒用的鍋碗上,,布滿了灰塵?!蓖瑢W(xué)家的窘境,,至今留在索朗央吉的記憶里。
“同學(xué)接過全班捐贈的米,、面,、油,哭著感謝大家,?!彼骼恃爰f,,她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難受,“從那時起,,我就想著,,一定要為貧困同學(xu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p>
2002年,,索朗央吉從湖南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畢業(yè)后,分配到拉薩市曲水縣茶巴拉鄉(xiāng),,成為一名鄉(xiāng)鎮(zhèn)干部,。她跟著鄉(xiāng)黨委書記、鄉(xiāng)長走村串戶,,接觸到更多貧困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