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些貧困村空心化老齡化嚴重
誰來“接棒”老支書(黨建札記)
前不久,,記者探訪河北壩上一個貧困村,,在村里轉(zhuǎn)了一大圈,,見不到一個人影。打電話找到村里的黨支部書記,,一見面,,他一臉滄桑,。這位老漢今年61歲,,已當了20多年村支書。雖年過花甲,,他竟還屬于村里的“年輕人”,。全村100多戶,常住的只有30多戶,,基本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老支書也想出去打工,掙錢致富,,可作為村里“一把手”,,實在走不開,“我一走,,別的村干部怕也會走,,村班子就空了?!?/p>
類似的窘?jīng)r,,在一些貧困村還挺普遍。像壩上地區(qū)的這個貧困村,,空心化,、老齡化嚴重,許多農(nóng)戶的院子破爛不堪,,房前屋后長滿雜草,。村里留守的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且不少是老弱病殘。有的村子好不容易培養(yǎng)出個年輕黨員,,但又很快外出打工,,成了流動黨員。許多老支書年齡大了,,感到力不從心,,想找合適的年輕人進支部或者接棒,卻找不到,。有的老支書感嘆:“別說年輕黨員了,,連年輕人都找不到,,咋接棒呀,?”
群眾富不富,關(guān)鍵看支部,。村支部是基層的戰(zhàn)斗堡壘,,村支部成員如果是能人,就能帶動村民致富,,這樣的村支部有朝氣,、有活力,在群眾面前說話有底氣,,自然就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在很多貧困村,這種“能人型”村支書比較稀缺,。相反,,一些村支書上年紀以后,文化水平趕不上形勢需要,,發(fā)展勁頭也不足,,“自富”能力較差,有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甚至不如普通村民,,怎么帶動其他村民致富,?
村里年輕黨員偏少,村支書年齡偏大,,基層黨組織難免“體弱多病”,。鄉(xiāng)村振興,脫貧致富,,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帶動引領,,更需要強有力的“領頭雁”。記者多年走訪農(nóng)村,,見到的多半是老支書,,在這些“爺爺支書”里,有不少人做事努力,辦事公道,,群眾基礎好,。但在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高速公路”上,一些老支書落伍了,,自身壓力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