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述周姓工作人員介紹,,橡膠水壩是中空的,其高矮由內部充水量的多少控制,,不下雨的時候會把橡膠壩里的水充滿,,把壩攔住,水壩上游的水就可以蓄起來,,“上游有水,,就可以走船”,下雨水多的話就把橡膠壩里的水抽出來,,“就塌下去了”,。之所以橡膠壩內充水而不是充氣,是因為“充氣分量壓不住,,水流大的話會沖擊”,。
周姓工作人員解釋,事故發(fā)生頭一天桂林下了雨,,他們就把橡膠壩里的水放掉了,,但沒有完全放空,因此村民看到的是“半癟不癟”的狀態(tài),。
龍舟不允許從壩上通過
對于村民沖壩的行為,,周姓工作人員表示,正常情況下不允許船從橡膠壩上通行,,“壩是橡膠的,,要從上面過的話會摩擦,會把壩弄壞的”,。
新京報記者看到,在水壩旁邊道路上豎著一塊警示牌,,上面寫著多項對橡膠壩的保護措施,,其中包括“嚴禁竹排,、船舶及竹、木等接近或通過壩面”,,但這塊警示牌面向道路,,在河道中并不能看見。
周先生說,,一般是要求船只從水壩旁邊的閘道內通過,。具體操作流程是,船行駛進閘道以后,,“把兩邊(閘門)一堵,,水位抬高。(水位)本來和下游一樣平,,船開進去,,閘門一關,灌水進去,,灌的和上游一樣平了,,就把出口打開,開出去,?!?/p>
這個過程既需要時間,也需要考慮是否具備通航條件,。周先生說,,由于頭一天已經把水壩里的水抽掉了,上游水位沒有那么高,,“上面沒有水過來,,(船)根本就出不去?!?/p>
船閘管理方未提前接通知
4月21日下午,,桂林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秀峰區(qū)村民私自組織在桃花江練習劃龍舟,,此前曾報備但并未通過,,事發(fā)前一天還進行相關安全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