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5月22日電 題:深山電工守護“光明”?。保鼓曜叱觯保皞€“長征”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李鵬
“有時候走不動了,,我就想,滾下山得了!”說這話的漢子個子不高,、皮膚黝黑泛紅,烙著常年深山奔波的印記——李留松是河南省欒川縣赤土店鎮(zhèn)供電所的一名普通農電工,,為了替山區(qū)群眾守護“光明”,,在19年的巡線生涯里,他騎壞6輛摩托車,,深山“長征”之路上,,總行程超過12萬公里。
挑一份重擔 19年走出10個“長征”
記者見到李留松的時候,,他正準備去巡線,。常年在深山穿行,言語極少,,但一說到日常工作,,他的話慢慢多了起來。作為一名普通農電工,,李留松的日常職責主要是巡線,、上門檢修等農村電力服務。按照要求,,農電工每個月至少巡線一遍,。李留松負責的13個臺區(qū)多數位于深山,巡線的時候經常是公路走到盡頭是碎石路,,而碎石路走到頭,,連路都沒有了,只能順著山上的羊腸小道爬,,所有線路走一遍至少要半個月,。
當記者問到工作辛苦不辛苦時,李留松笑著說現(xiàn)在已經好多了,。成為正式農電工的前5年,,李留松巡線基本靠走,。
李留松的轄區(qū)至今仍有臺區(qū)連碎石路都不通,,老虎溝臺區(qū)便是其中之一。進出老虎溝,,必須先翻越一座林密壁峭的大山,,至少要4個小時。而山上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小道上都是石頭上鑿出來的凸起或者凹陷,,每一步都像是在搏命,被當地人稱為“命撞”。
每次接到村民報修的電話,,李留松便到山腳找來一根木棍,,一頭挑著工具,一頭挑著干糧,,匆忙順著“命撞”往上爬,。山里還常有野豬和毒蛇出沒,為了給自己壯膽,,李留松總是邊走邊唱,,而用作扁擔的木棍是他唯一的防身之物。
“有時候走不動了,,我就想,,滾下山得了,!”19年正式工作里,,摔斷過腿,,也曾滑倒在懸崖邊緣,,李留松已經記不清去過多少次老虎溝。但他記得,,每次看見他出現(xiàn),,村民們都來不及洗手,用加過柴火的手,,從籠屜上給他抓豆包……
2003年,李留松攢了多年工資購買了人生的第一輛摩托車,。摩托車的壽命一般在8萬公里以上,,但李留松的摩托車2萬多公里就報廢了,。
“經常走碎石路,不到一年,,車上的儀表就全顛壞了,,一輛車也就能跑兩年多?!币惠v摩托車四五千元,,兩年多換一輛,對于工資微薄的李留松而言,,是筆不小的負擔,。2017年,,在騎壞6輛摩托之后,李留松還是狠心買下了第7輛,。巡線19載,,李留松僅騎車的行程就超過12萬公里,這還不包括步行的距離,。
為一個承諾 舍棄“高薪”干電工
說起為什么回到農村當農電工,,話就長了。1989年,,二十多歲的李留松因為父親癱瘓,不得不辭去選礦廠的工作,,返回村里照顧老人,。1990年,因為村電工私自挪用群眾繳納的電費,,群眾要求重新選電工,,“要找個靠得住的人?!?/p>
赤土店鎮(zhèn)白沙洞村的群眾選來選去,,選中了“老實人”李留松。偏在這時候,,原來工作的選礦廠副廠長也主動上門來挽留李留松回去工作:“回來上班吧,,一個月給你開300塊!”
當時的農村電工是臨時工,,一個月只有不到200元的補貼。經濟拮據的李留松很猶豫,,但想想全村群眾的信任,,李留松還是留在了村里。
1998年農電改革,,李留松由臨時工轉為供電所的正式巡線工,。為了當初一個承諾,李留松的腳步從1個村到2個村,,再到13個臺區(qū)(一臺變壓器供電的區(qū)域為一個臺區(qū)),、300多平方公里。此后近20年他與電線作伴,,卻幾乎再也沒走出過深山,。
有一個夢想 退休后還想去修電
2017年冬天,患有腦梗的花園村村民張?zhí)烨?,半夜突然感到難受,,喊老伴起床用電磁爐燒熱水,卻發(fā)現(xiàn)沒有電。人命關天,,接到電話,,李留松雪夜步行12里山路,不到一個小時便出現(xiàn)在張?zhí)烨缂摇?/p>
深山人煙稀少,,在當地群眾眼里,,李留松和他的摩托車也成了山區(qū)的一道“風景”。村民孫玉琴說,,“不管天晴下雨,,基本天天都能見著他?!钡钱數卮迕癫恢?,因為常年騎車,李留松的膝蓋每到天氣變化,,“一條腿都是疼的,。”
李留松前一陣有件高興事,,55歲的他買了一套西裝,。今年2月,為了參加國家電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職工代表大會的匯報演出,,他生平第一次穿上西裝,,走出了好久都沒離開過的大山。此前因為常年巡線,,李留松幾乎工裝不離身,,但干完活兒總要把工裝上所有扣子系得整整齊齊。
明年1月,,李留松就要退休了,,但他依然很舍不得大山?!吧嚼锪羰乩先硕?,一旦電力上有問題,他們就很不方便,?!彼f,“跟老人們都有感情了,,就是退休了,,也還想經常到山里幫他們修修電路和家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