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9日電(記者吳曉穎)四只轉動的螺旋槳帶動無人機在教室來回穿梭,機身上的黑色防護罩可避免傷到學生,,無人機拍攝的畫面被實時傳輸到擺放在講臺的投影儀上。從本學期開始,,四川大學每周三下午會有一臺經過改裝的黑色無人機出現(xiàn)在《網絡數據挖掘》課上。
這臺小小的無人機被學生們稱為“巡堂神器”,。在講臺前手握遙控器操控無人機的,正是這堂課的講師,、計算機學院教授魏驍勇。
為何把無人機引入課堂,?記者了解到,,無人機“巡堂”不是為了點名,、查出勤率,而是用來進行人臉識別研究,、捕捉學生們的表情,。
從2011年起,魏驍勇著手開始進行“基于課堂內關系網的大數據教學分析”研究,,旨在通過視頻采集獲取課堂內的關系網——包括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互關系。
魏驍勇介紹說,,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辨別學生臉上的表情可以判斷學生對這堂課的感興趣程度。這項研究可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通過在課堂上采集學生的表情數據,計算出學生關注度評價指標,,繪制出關注度曲線,。這個曲線可以反映出學生注意力與老師講課內容、方式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幫助老師通過關注曲線調整講課方式和內容,。
“這學期使用‘無人機’是在‘基于課堂內關系網的大數據教學分析’研究中加入了無人機的元素,讓數據采集過程更為有趣,?!蔽候斢抡f。
魏驍勇告訴記者,,前期采集學生選擇座位的數據后,,通過定量分析構建出同學間、師生間的關系網,,驗證了傳統(tǒng)心理學,、教育學的兩個結論:即學生課堂表現(xiàn)越開放,學業(yè)成績表現(xiàn)越好,;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生選擇座位越靠前和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是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