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重軍團隊及學生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tài)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內(7月31日攝),。 中科院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chuàng)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繼原核細菌“人造生命”之后的一個重大突破" />
覃重軍團隊及學生在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tài)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內(7月31日攝),。
中科院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chuàng)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是繼原核細菌“人造生命”之后的一個重大突破。北京時間8月2日,該成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fā)表,。
歷經4年,通過15輪染色體融合,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tài)所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采用工程化精準設計方法,成功將天然釀酒酵母單倍體細胞的16條染色體融合為1條,染色體“16合1”后的釀酒酵母菌株被命名為SY14。
經鑒定,染色體三維結構發(fā)生巨大變化的SY14酵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除通過減數(shù)分裂有性繁殖后代減少外,SY14酵母表現(xiàn)出與野生型幾乎相同的轉錄組和表型譜,。從而顛覆了染色體三維結構決定基因時空表達的傳統(tǒng)觀念,。
8月2日,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生生態(tài)所研究員覃重軍在發(fā)布會上解讀研究成果。
此外,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的“誕生”,突破了人們對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界限的傳統(tǒng)認知,。
生物學教科書中將自然界存在的生命體分為具有被核膜包裹染色體細胞核的真核生物和染色體裸露無核膜包裹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通常含有多條線型結構的染色體,而原核生物通常含有一條環(huán)型結構的染色體,。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男人就在繁殖生育下一代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他們基因中所特有的Y染色體直接決定著下一代的寶寶是男是女,,所以Y染色體也一直被看作是陽剛之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