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wǎng)8月14日石河子訊 (記者 尹賽楠)“屯墾戍邊,,建設(shè)邊疆" />
中國臺灣網(wǎng)8月14日石河子訊 (記者 尹賽楠)“屯墾戍邊,,建設(shè)邊疆,。”在多數(shù)年輕一代看來,,這或許是屬于老一輩人的紅色記憶,,但當你用心體味就會發(fā)現(xiàn),它距離我們其實并不遙遠……8月13日,,跟隨“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新疆行”聯(lián)合采訪團的腳步,記者來到位于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的一〇二團四連,,如今這里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兵團連隊那樣簡單,,它似乎更多地承載了“家”這樣的概念!
一〇二團四連連部。(中國臺灣網(wǎng) 尹賽楠 攝)
從烏魯木齊出發(fā),,大約兩小時的車程,,道路有些崎嶇,但絲毫沒有影響采訪團的熱情,,也許對于第一次走進兵團的記者們,,那里意味著太多時代的內(nèi)涵。漫步在連部中,,“第六師一〇二團四連”九個鮮紅的大字印在每個人的眼簾中,,仿佛頃刻間就將我們帶回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據(jù)悉,一〇二團四連成立于2010年3月,,由原十四連,、十五連、園一連,、園二連合并而成?,F(xiàn)如今的四連,有361戶,,990人,,在職工167人,黨員48人,,一線黨員14人,,“兩委”人員5人,?!斑^去建設(shè)兵團,更多的意義在于戍守邊疆,保衛(wèi)祖國”,,一〇二團黨委副書記,、團長張伍平表示,新時期的兵團,,當然也要肩負起新的使命,。
眾所周知,團場是兵團經(jīng)濟發(fā)展,、民生改善,、集聚人口、兵地融合,、發(fā)揮作用的重要載體,。新時期,兵團要不斷壯大綜合實力,,更好履行職責使命,、發(fā)揮特殊作用,就必須深入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切實增強兵團生機活力,。
一〇二團黨委副書記,、團長張伍平。(中國臺灣網(wǎng) 尹賽楠 攝)
2017年,,為落實中央關(guān)于兵團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成為了其中的“重頭戲”。而作為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整師推進試點單位,,六師五家渠市著力破解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力爭讓廣大職工群眾享受發(fā)展紅利,、提升獲得感,。隨著改革的深入,一項項惠民利民政策讓廣大職工投身改革熱情高漲,。
對于這一點,,來自一〇二團四連的職工趙洪順顯然感觸頗深?!?986年,,那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疆,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靠采摘一些中藥為生,,每年的收入不到三千塊錢”,,談到之前的經(jīng)歷,趙洪順的表情似乎有些凝重,?!?998年,我成為了一名兵團職工,,算下來,,也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二十年?!?/p>
“對于農(nóng)民而言,,土地就是我們的全部?!壁w洪順表示,,在改革之前,自己有大約二十畝承包地可以進行播種,,而現(xiàn)在,,他們夫妻二人總計能拿到一百畝的“身份地”,“土地多了,,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一〇二團四連職工趙洪順。(中國臺灣網(wǎng) 尹賽楠 攝)
指著身后一望無際的棉花地,,趙洪順興奮地說,,這些地的使用權(quán)都歸自己所有,種什么,,怎么種也全是自己說了算,。“今年的收入預(yù)計能達到多少,?”聽到記者的問題,,趙洪順黝黑的臉頰劃過了一抹笑意?!敖衲隁夂驐l件不錯,,棉花產(chǎn)量預(yù)計會非常可觀,,年收入大概能達到12萬左右,。”
據(jù)了解,,2018年,,該轄區(qū)種植面積達到1.08萬畝,。其中,棉花4600畝,、番茄300畝、冬小麥900畝,、甜菜1600畝,、釀酒葡萄1300畝、甜瓜制種2100畝,。2017年,,連隊職均收入6.5萬元,人均收入2.9萬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30%,。
“職工收入高了,生活慢慢變好了,,在外地打工的孩子們也都想回到新疆,,回到兵團,在這邊發(fā)展,?!敝劣谧约和诵葜蟮拇蛩悖w洪順笑著說,,想跟老伴兒出去走走,、看看,畢竟工作了一輩子,,當然,,最終還是希望回到這里,回歸兵團這個大家庭,。
一望無際的棉花地,。(中國臺灣網(wǎng) 尹賽楠 攝)
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兵團深化改革的道路正煥發(fā)出更新更強的活力!
原標題:【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深化改革,,兵團建設(shè)譜寫時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