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22日電? 題:穿越時空的不懈攀登——中國科大科教報國60年記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楊玉華,、徐海濤,、周暢
從“兩彈一星”到同步輻射,、鐵基超導,從量子信息到暗物質衛(wèi)星,,1958年建校以來,,她始終面向國家戰(zhàn)略需求,勇于攀登,、敢于超越,。
不跟風、不盲從,,靜心育人,,潛心科研。創(chuàng)造了本科畢業(yè)生“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士”的全國高校最高比例,;成為建校時間雖短,,卻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最多的高校。
60載不懈攀登,,一甲子風雨砥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愛國史,、奮斗史和創(chuàng)業(yè)史,。
為國立學:攀科學技術高峰
今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發(fā)布公告,,將兩顆小行星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與“李佩星”,以紀念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大教授郭永懷及夫人李佩,。此前,已有另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中國科大星”,。
從誕生之日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肩負起為國立學,為國家“站起來”“強起來”提供尖端科技人才的重大使命,。
學校設置的13個系41個專業(yè)全部圍繞國家戰(zhàn)略需求,,針對的都是國內急需、薄弱,、空白領域,。中科院集全院之力支持辦學,華羅庚,、錢學森,、嚴濟慈、趙九章,、趙忠堯等一批國內頂尖大師登臺授課,。
“男的想當牛頓,女的想當居里夫人,?!边M校已58年的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燦說,,科大是服務國家使命而建,,創(chuàng)辦之初的許多教師都是沖破阻力回國的愛國學者。這種復興中華的歷史使命給科大注入了紅色基因,,也讓一代代科大人傳承為國立學,、科教報國之志。
“80后”陸朝陽被海外媒體稱為“操縱光子的巫師”,。從進校那天起,,前輩們“做默默無聞人、干驚天動地事”的精神就影響著他,無論是在校讀書,,還是出國求學,,他始終心懷一種信念,就是讓中國人站上量子科學之巔,。
中國科大收到捐贈 9月14日下午,,碧桂園集團捐贈中國科大簽約儀式在東區(qū)218樓三樓會議室隆重舉行,。中國科大黨委副書記蔣一出席儀式,碧桂園集團副總裁
紅芯創(chuàng)始人假履歷 紅芯創(chuàng)始人陳本峰不是科大訊飛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曾經只是科大訊飛實驗室的一名實習生,。
澎湃新聞在會上了解到,2014年,,國科大共錄取332名學生,,今年共290人畢業(yè),1人結業(yè),,1人在休學,,30人延期畢業(yè),10人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