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25日電 新聞鏈接:神秘的大佛,了解一下,?
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樂山大佛千百年來猶如絕世高僧,,憑坐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作為世界最高大的古代石刻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自古至今吸引了眾多人士前來觀瞻,。今年十一黃金周,,有22萬游客進入樂山大佛景區(qū),同比增加8.38%,。
樂山大佛緣何能在1300多年里能得到完好的保存,?大佛背后又有什么“神秘”的故事?
【大佛曾在木閣樓中“居住”四百多年】
樂山大佛的營造始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由海通和尚倡導,、開鑿,中間歷經唐朝劍南道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續(xù)建,,最后由唐朝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在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
大佛開鑿在以紅砂巖為質地凌云山上,,鑿成后就存在防風化的問題,,建樓閣保護大型造像是普遍的方法。樂山大佛建成后,,從唐代開始就采用樓閣保護達400多年,,后來樓閣毀于戰(zhàn)亂,大佛才暴露在外,。
海通修建大佛之初并沒有設計建造閣樓保護,。曾經保護大佛的大像閣修建時間在歷史上并沒有明確記載。唐咸通七年(866年)薛能在《凌云寺》詩中寫道,,“像閣與山齊,,何人置石梯”,說明此時大佛已居于大像閣內,,還設有石梯上下,。此時距大佛竣工已過了63年,意味著大像閣只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建成,。
大像閣毀壞的時間也無可考證,,根據(jù)古詩文記載,推測大像閣毀于宋元之際,。據(jù)清朝《凌云詩鈔》記載,,“明末袁韜、武大定作亂,,寺為灰燼,,舊有佛閣,亦毀于兵”,。
【佛身藏有科學排水系統(tǒng)】
上世紀80年代末進行的“治理樂山大佛的前期研究”調研發(fā)現(xiàn),,古人除利用大佛發(fā)髻、衣飾褶皺等,,巧妙設置了一些小型排水溝槽將水引出佛體,,還在佛身背后的頭、肩,、胸部位設置了三層攔截滲水的排水廊道,。
大佛螺髻中有兩條細排水溝,沿前頂螺髻延伸至耳后,。將大佛發(fā)髻凹槽的積水導引匯集在最下方的螺髻排水溝中,,阻止頭部積水四散的流向大佛面部。水被引入耳后,,又由兩側的溝槽及時排入岷江,。
身上的衣紋也有類似功能,佛像正胸右側有分流表水的支溝,,起到阻止水沿佛身流淌,防止侵蝕性風化作用,排水溝設立的方向和衣紋褶皺基本一致,,但在風化作用下,,衣褶的排水道已基本損壞,水不能歸流而在佛身上滿身沖刷,,加速了對大佛自然剝蝕的過程,。
【大佛是沿山體整體鑿刻而成的嗎】
樂山大佛的確是在凌云山沿天然山體鑿刻而成,但并非整個大佛都是一塊整體,。大佛的發(fā)髻就不是巖體開鑿的,,而是由單個巖塊雕刻后拼裝而成。
樂山大佛的1051個螺髻發(fā)髻巖石層理相互垂直,,有拼裝縫,。大佛頭頂?shù)慕Y構是用人工制作的條石發(fā)髻拼裝外圍,又用條石,、碎塊填充內部,,再用附加層裝飾表面。用地質雷達探測可以發(fā)現(xiàn)大佛頭頂和身體材質明顯不同,。
此外,,大佛的耳朵和鼻子都是“木胎泥塑”??辈熘?,工作人員在右耳發(fā)現(xiàn)鉛絲和木樁,左耳砌有青磚,,說明輪廓線條復雜的耳朵使用木樁木條等作內襯,,外部用多層錘灰而成,。1962年組織大佛維修的黃高彬記錄:“鼻子底部是空的,有30厘米深,。里面有三根木頭,,成品字形骨架,外面抹錘灰,?!?/p>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中國是維護國際秩序的堅定力量”——專訪塞爾維亞國防部長亞歷山大·武林 新華社記者 王賓 “中國是維護國際秩序的堅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