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郭敬丹)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著這樣兩件文物:一個繡著圖案和文字的白布書包和一塊郵寄這個書包的包袱皮。這兩件文物看似普通,,背后卻深藏一位革命母親對幼子的深愛和掛念——這是1935年,,一位共產黨人從獄中寄給自己6歲兒子的。4年后,,這位母親在日軍突襲中毅然返回去取黨內重要文件和公款,,途中遭日軍槍擊壯烈犧牲,年僅33歲,。她就是王根英烈士,。
王根英,1906年出生于上海浦東,,9歲起在外商紗廠當童工,。1925年她參加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在斗爭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4月下旬,,王根英作為上海代表,,赴武漢參加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后出席全國第四次勞動大會,,同時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代表出席了在漢口召開的國際工人太平洋勞動大會,。
在此期間,王根英與陳賡相識,,并結為夫妻,,不久奉命回到上海,在黨中央機關擔任地下交通工作,。陳賡也輾轉來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負責領導情報工作。在異常艱險的環(huán)境中,,在特殊的秘密戰(zhàn)線上,,王根英全力掩護和協(xié)助陳賡的工作,為黨中央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營救了大批被捕的同志,,保衛(wèi)了黨中央和中央領導人的安全。
1932年,,王根英擔任全國總工會組織委員,、女工部部長,積極組織領導上海工人運動,。1933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王根英被捕入獄,。在獄中,,面對敵人的酷刑和非人的折磨,她堅貞不屈,,與帥孟奇等共產黨員一起,,同敵人進行了艱苦斗爭。在獄中,,王根英也惦念著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的布書包就是王根英在南京老虎橋監(jiān)獄中縫制的,。
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后,,經黨組織營救,王根英被釋放出獄,。1938年秋,,王根英被調到八路軍一二九師供給部財經干部學校任政治指導員。1939年3月8日,,師供給部和學校駐地遭日軍突襲包圍,。在突圍的危急關頭,,王根英發(fā)覺一個裝有黨內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有帶出來,毅然沖回村中去取,,路上與日軍遭遇,,壯烈犧牲,年僅33歲,。
王根英為了革命事業(yè),,隨時能忘我地拋下一切,不顧危險,、也不懼危險?!斑@就是‘初心’,!對于那些為了我們國家,為了我們黨的事業(yè)獻出生命的先輩來說,,初心融入血液,,體現在一次次舍小家為大家的人生選擇上?!奔o念館陳列研究部副主任張玉菡說,。
今年“七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的“忠誠與信仰”情景黨課新加入了根據藏品改編的“王根英的書包”這個故事,;同時,,“忠誠與信仰”微廣播劇也在通過網絡,將王根英烈士的堅強精神和深厚母愛,,向更多人講述,。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郝多 李慧)今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東西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出現大霧天氣,,北京東南部、河北中南部部分地區(qū)出現強濃霧或特強濃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