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wǎng)北京11月29日電 (特約記者 趙立坤)“詩歌的發(fā)現(xiàn)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早有所聞,,又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感染力迅速傳播開來" />
怎樣才能寫好詩?吳思敬分享了自己40多年從事詩歌評論的心得,,“做一個有詩意的人,,是很多人畢生的追求。詩情畫意的人生,,首先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詩人只自愛是不行的,只愛一個人也不夠,,要有博大的愛,,要愛人類、愛自然,,每一位詩人都應該是自然之子,。詩就在生活中,想寫成好詩,,要從涵養(yǎng)自己的心靈開始,。其次要有一顆純真的童心,。童年時代,陽光更溫暖,,草木更茂密,,在孩子眼里,每個成年人都是那么有趣,。對生活,,對我們周圍一切的詩意的理解,就是童年留給我們的最偉大的的饋贈,。如果一個人在后來始終葆有一顆童心,那么他本質(zhì)上就是一個詩人了,。詩人就是有一顆赤子之心的人,。童心的特點是真誠,小孩子不會作假,,而詩歌說到底不就是掏自心窩的一句話真話嗎?真永遠是詩歌的首要品格,。當然,光真還不夠,,真要用美的,、獨創(chuàng)性的語言表達出來,那才是詩,。童心的另一個特點是超脫實用,。小孩子看世界,不像成年人,,從實用角度,、從功利出發(fā);他們看世界另有一種眼光,他們不受世俗的拘囿,,對事物總有一定的新奇感,、陌生感,想象的天地也遠比成年人開闊得多,。任何一件平常的東西都能成為他們樂趣無窮的玩具,,他能從成年人看來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上發(fā)現(xiàn)出美來。審美發(fā)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就要像小孩子一樣,要擺脫實用的態(tài)度,,與實際人生拉開點距離,。這樣詩人才可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寫的東西不是人所共知的大道理,,而是發(fā)自心田的,、未經(jīng)人道過的創(chuàng)新之花,。第三點,要沖破原有的思維定勢,。蘇軾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袁枚說:“詩含兩層意,,不求其佳而自佳”,。這些話的主旨都是說,詩人寫詩的時候,,不能停留在生活現(xiàn)象的羅列與摹寫上,,面是要超越事物的表層,讓詩情在想象的層面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