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乘客乘坐北京地鐵4號線留聲專列,。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過年回家教爺爺用手機,,爺爺一臉興奮地回憶起小時候,,等一封信的心情又焦急,、又期待,。而現(xiàn)在,通訊發(fā)達,,信息可以隨時隨地傳遞,。爺爺開心地說,今天我學會了,,明天我要去教我那些老朋友們,,哈哈!”這是此次影像展中陳列的新華社客戶端用戶“小漫乖乖”與歌曲《從前慢》的故事,。
來自湖南的26歲乘客王媛媛在這段話前駐足,,她說:“這段故事讓我特別有感觸,我們經(jīng)歷了通訊工具的不斷進步,,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過年回家我也要教爺爺奶奶用智能手機,,出門在外的我們就可以隨時與長輩們視頻通話,。”
12月3日,,在杭州地鐵1號線定安路站,乘客觀看音樂主題影像展展出的海報,。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我每天在這里工作,,看到被布置一新的車站讓我想起屬于自己的‘留聲回憶’。每當生活遇到困難失落,,《海闊天空》這首歌總能給我力量,,讓我想到從小一路的奮斗?!焙贾莸罔F定安路站的安保人員李勇盛說,。
記者在活動現(xiàn)場了解到,此次音樂主題影像展除了展示珍貴的歷史照片,,展示了近40年來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以及音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外,,即日起,兩列“留聲專列”也開始在杭州地鐵1號線及北京地鐵4號線,、大興線上開出,。
12月3日,,在杭州地鐵1號線定安路站,,乘客觀看音樂主題影像展展出的海報。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余俊杰)26日晚,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獨奏家與美國人工智能“樂團”聯(lián)袂演出12首中外作品,,這是音樂人工智能伴奏系統(tǒng)在中國首次亮相
新華社昆明9月28日電(記者岳冉冉)在云南玉溪市紅塔區(qū)北門街3號的聶耳故居,,房檐上依稀可見百年前的浮雕圖案。在這座古樸清凈的小院里,,聶耳曾在此學習,、歌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