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李睿宸
“長城之花”是此次2019北京世園會的會徽,,六片不同顏色的花瓣中間點綴著酷似“長城”的花蕊,,如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齊聚長城腳下,,共赴一場馥郁芬芳的園藝盛宴,。4月29日,,世園會終于揭開面紗,分布在各個展園的2000多種植物向參觀者伸出枝丫,、一展風姿,。
截至5月2日下午4點,北京世園會單日游客突破10萬人次,。游人如織背后,,歷經數年的籌備工作,世園會的各個展園都是怎樣建設起來的,?記者采訪了幾位展園負責人,,請他們講講建園背后的故事。
一場人文與自然的真摯對話
沿著山水園林軸縱貫向前,,記者最先來到了云南園。在這里,,一條茶馬古道串起了園內的景觀布局,。馬蹄陣陣,、銅鈴聲聲,行走在云南園,,仿佛置身于那段過往的時光里,。
“當年,古道上行走的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人,,共同開辟了這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交流之路,。我們在建造云南園時,通過馬幫文化雕塑,,復原茶馬古道舊貌,,讓游人能夠真切感受傳統(tǒng)茶馬古道行商的艱苦與不屈?!痹颇蠄@設計師楊雅茹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云南園綠地面積為1833平方米,,其中選取了大量能體現云南不同海拔和氣候帶的鄉(xiāng)土喬木,、灌木,包括云南特有珍稀植物,。楊雅茹向記者介紹,,云南園內的植被包含18種喬木(均為云南鄉(xiāng)土植物)、27種灌木(均為云南鄉(xiāng)土植物),、106種地被植物(其中36種為云南特有珍稀品種),、13種水生植物,涵蓋了云南“八大名花”所涉及的所有科屬,,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園藝作物及觀賞性園藝植物,。
云南和北京不論是氣候還是地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何才能保證云南當地的特色植物,、花卉到了北方依然生機勃勃,?楊雅茹為記者解答了這個疑惑。原來,,工作人員利用溫室等手段模擬了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同時,出于綠色環(huán)保的考慮,,云南園在苗木配置方面充分權衡了開園期間景觀效果和永久景觀效果的關系,,對不適應北方過冬的云南特有植物,將在展期結束后選擇表現效果相近的當地植物進行替換,,以確保展園景觀效果,。
國際竹藤組織園,。本報記者 賀 勇攝 隱藏于竹拱撐起的綠色花園之中,綠地沿拱腳向屋頂蔓延,,建筑,、竹構、竹景觀渾然一體,。這里是國際竹藤組織園,,本屆世園會41個國際展園之一,也被譽為“竹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