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5月22日電 題:沙灣村迎來好日子“擺渡人”
新華社記者席敏,、張玉潔
進(jìn)入初夏,連日陰雨,。去鎮(zhèn)上趕集的沙灣村村民,,有時等不及渡船,,看到駐村扶貧干部劃著的小船,,就干脆跳上去,一路說笑著,,渡過100多米寬的酉水河,。
村民們發(fā)現(xiàn),這些住在寨子里的干部,,船劃得越來越穩(wěn)當(dāng),,村里的光景也一天好過一天。
沙灣村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碗米坡鎮(zhèn)的深度貧困村,,全村8個自然村寨,,分散在陡峭的山坡上,很難找到可以下腳的耕地,。1100多口人中,,貧困人口占了近一半。
這里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像一座孤島。2014年,,鎮(zhèn)長彭吉華數(shù)過村里的山路,。去沙灣村最偏遠(yuǎn)的寨子時,,他花一個半小時爬了1138個臺階,只到了半山腰,。
山高路陡,,大河橫亙。居住在山頂?shù)拇迕駭€夠日子,,才會下山,,到集上添置油鹽等生活必需品。村委會主任何義國說,,幾年前,,沒見過百元人民幣的,大有人在,。
種著天坡地,,吃著兩種飯。對于“過去的窮”,,貧困戶張菊香刻骨銘心:在陡峭的山坡上開荒種玉米,,劃船到對岸買來大米摻著吃。山下居民早就吃上白米飯了,,山上的人們六七年前還在吃玉米紅薯飯,。
窮日子過久了,一些村民索性將孩子取名為“找錢”“康康”,,將過上好日子的希望放在了下一代,。
2014年后,河對岸陸續(xù)來了幾撥陌生人,,有的常駐在村里,,他們帶著大伙兒上山,墾復(fù)了桐油林和油茶林,,又栽下通草,、鐵皮石斛等中藥材。
最初,,這些扶貧干部要搭乘村民的小船才能往返,。后來,,為了不給村民添麻煩,,他們干脆自己學(xué)會了劃船。越來越多扶貧政策也“搭乘”小船來到沙灣村,。
到沙灣村駐村扶貧之前,,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務(wù)委員會的吳燕周從沒摸過船槳。現(xiàn)在,,他已能嫻熟地駕船在湍急的酉水河中行進(jìn),。
新華社拉薩4月3日電 題:五世同堂下的60年變遷 新華社記者 李鍵,、田金文 甲梅巴宗山腳下、雄曲河畔,,坐落著次麥社區(qū),,這里平均海拔3750米,山高谷深,,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