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2日電題:多彩藝術留下閃光記憶——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亮點掃描
新華社記者郭敬丹,、吳霞,、孫麗萍
文化藝術最能體現(xiàn)時代風貌,。每一臺演出、每一場展覽,,我們不僅欣賞到藝術的精美,,更能觸摸到時代的脈動。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jié),,讓藝術的魅力彌漫在上海,,讓整座城市都成為藝術的盛會——2日,本屆藝術節(jié)閉幕,。精彩紛呈的14天,,十二藝節(jié)留下哪些閃亮的記憶?
——高規(guī)格的舞臺謳歌人民、致敬藝術,?!疤柿耍巳雱?!”讓觀眾不住贊嘆的,,是十二藝節(jié)的開幕演出——上海歌舞團有限公司排演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李俠與蘭芬的“潛伏”故事,,充滿懸念又蕩氣回腸,,彰顯當代中國紅色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的蓬勃生命力。
這樣“看大片”一般的感受充滿十二藝節(jié),。在舞臺演出上,,51臺劇目在遍布上海的19個劇場演出102場,其中有參加第十六屆“文華大獎”終評的38臺劇目,。
文藝與時代精神交相呼應?!抖鼗团畠骸分v述樊錦詩從25歲到80歲的人生歷程,,她奉獻一生守護敦煌,為后世留存燦爛的中華文明——一場演出,,以吳儂軟語唱出時代回響,。
翻翻“節(jié)目單”,《追夢云天》《河西村的故事》《馬向陽下鄉(xiāng)記》等現(xiàn)實題材劇目讓觀眾親切又驚喜,。
——群星閃耀,,群眾文藝是人氣“主角”。這里是群眾文藝的頂尖舞臺,,十二藝節(jié)期間連續(xù)7場決賽決出群眾文藝最高獎群星獎,。
從傳承千年的山西鼓樂到東西方樂器“對話”的海派音樂作品,從苗族手藝《打銀鎖》到閬中民俗《亮花鞋》,,從關愛空巢老人的《父與子》到關注生態(tài)環(huán)保的《老邪上任》,,從抗戰(zhàn)題材的《紅高粱》到黃鶴樓典故《詩仙擱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4個門類共有20件作品獲得群星大獎。
“云上群星獎”更開創(chuàng)了公共文化傳播的新模式,。十萬觀眾進劇場,,百萬觀眾在現(xiàn)場,千萬觀眾在線上——十二藝節(jié)組委會提出的目標正在實現(xiàn),。
——舞臺之外,,城市空間皆藝術。藝術不僅在舞臺上——十二藝節(jié)上,全國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優(yōu)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全國優(yōu)秀攝影作品展覽等三大展覽持續(xù)走熱。
這也是當代中國視覺藝術的高峰“亮相”,。徜徉在中華藝術宮內,,看畫,有中國畫,、油畫,、版畫和水彩(粉)畫等門類的美術作品近1200件;賞書法篆刻,,有各種書體作品大幅小幅,,有篆刻印屏和原石;觀攝影,,建設祖國的實踐和壯闊的奮斗圖景,,展示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時代特征……
充滿新意的文創(chuàng)產品在這里匯聚。本屆藝術節(jié)首次將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納入博覽交易會,,吸引了中國各地705家文化機構攜演藝作品,、文創(chuàng)產品參展,其中文創(chuàng)產品共5757種,。
“望志路106號”冰箱貼,,手繪版“樹德里”筆記本……黨的誕生地文創(chuàng)產品以美的方式融入革命教育,展示著紅色文化在上海這座城市中的脈動,。
——盛會在身邊,,高雅藝術在普及。5月25日,,由上海歌舞團擔綱的《節(jié)日的歡歌》專場演出在上海中山公園上演,,拉開了十二藝節(jié)公益惠民戶外演出的序幕。
文藝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僅中山公園大草坪就上演12臺文華獎參評參演節(jié)目。群星獎的84個決賽參演團隊連續(xù)4天走進社區(qū),、企業(yè),、學校、工地,,將群星獎成果與市民分享,。
網絡直播全流程介入藝術節(jié)。通過直播,,有370萬觀眾觀看了舞劇《天路》,。舞劇《杜甫》中的一個片段被傳到網上,,在短視頻平臺上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點擊量。高雅藝術通過與科技手段結合,,打破了劇院的圍墻,,突破了舞臺的限制,讓高雅藝術的觸角無限延伸,。
新華社杭州4月30日電 題:“用心的作品是有靈魂的”——從“紅幫裁縫”到服裝名城 新華社記者方益波 穿過近代中國的歷史風煙,,從掛著皮尺,、拿著大剪刀的形象中走來
新華社杭州4月21日電(記者張奇志、唐弢)著名版畫藝術家陸放20日下午再度向浙江省德清縣博物館捐贈作品,,并再度公開毀版一件原版,。 這次捐贈的是水印木刻《莽蒼莫干山》原作一件,、小稿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