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6月16日電 題:白軍從“圍剿”到投奔,,紅軍為什么能
新華社記者梅常偉、李松,、劉斐
“紅軍既然那樣‘壞’,,為什么所有的群眾都幫助他們呢?”
這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88年前被派到江西“圍剿”紅軍的國民黨第26路軍不少普通士兵提出來的,,他們的長官當時用“一陣臭罵、馬鞭子”作了回答,。如今,,它被做成展板掛在寧都起義紀念館墻上,。
1931年12月14日,踞守江西寧都縣城的國民黨第26路軍1.7萬余人,,起義加入紅軍,,史稱“寧都起義”,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他們的人數(shù)相當于半個紅一方面軍,,還攜帶了兩萬多件武器?!睂幎计鹆x紀念館講解員陳琳借用網(wǎng)絡(luò)流行語,,把起義比作紅軍的一次大面積“圈粉”,“‘圍剿’變成了投奔,,對手變成了戰(zhàn)友,,這是了不起的壯舉?!?/p>
這次“圈粉”,,紅軍靠的是什么?粉碎前3次“圍剿”打出赫赫威名,,第26路軍官兵思想混亂,、軍心渙散,九一八事變后“攘外必先安內(nèi)”反動政策不得人心,,黨的秘密組織的策動組織有力……
自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從事寧都起義研究的寧都起義紀念館原副館長曾慶圭說,,促成寧都起義的因素有很多,最根本的,,在于黨領(lǐng)導(dǎo)的紅軍是為人民,、得民心的新型軍隊,黨創(chuàng)建的政權(quán)是永遠屬于人民的紅色政權(quán),。
家住寧都縣小布鎮(zhèn)的吳傳壽,,是紅軍烈士吳祖繩之子。他告訴記者,,紅軍來寧都前,,他們家給地主當長工,吃不飽,、穿不暖,,是紅軍讓他們分到了田、能吃飽飯,,所以他的父親兄弟二人都參加了紅軍,。
“翻身把歌唱,當家作主人?!睂幎伎h委黨史辦主任邱新民介紹,,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前后,中央蘇區(qū)舉行過3次較大規(guī)模的民主選舉運動,,廣泛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新華社南昌6月12日電 題:井邊的紅軍 新華社記者劉羽佳、鄔慧穎 井,,一口簡陋卻汩汩出水的井,,在江西于都縣段屋鄉(xiāng)銅鑼灣村里冬去春來85年。 村民在井邊立了一塊碑,,上書:“革命井”
新華社南昌5月7日電 題:華屋處處皆“華屋”——江西瑞金“紅軍村”華屋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劉健 胡振華 高皓亮 心懷崇敬之情,,記者來到幾乎家家都有烈士的江西瑞金“紅軍村”葉坪鄉(xiāng)華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