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數(shù)據(jù)讓人慨嘆:
在長汀,1.72萬青年參加紅軍,,平均每12個人,,就有1人參加紅軍;
在寧化,,長征前夕民眾廣泛支前,,共籌集糧食950多萬斤、錢款54萬元
……
“若要紅旗飄萬代,,重在教育下一代,。”91歲的鐘宜龍在長汀家中的這對門聯(lián),,刻畫了閩西大地上人們對長征精神,、紅色基因的傳承。
鐘宜龍一家有40名烈士,。2016年,,鐘宜龍自費20多萬元將祖屋修繕一新,把半個世紀來搜集的長征故事張貼到墻上,,做成一個草根紅色文化展,。
“萬里江河總有源?!辩娨她堈f,,“我只希望把他們的光輝事跡傳承下去,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保▍⑴c采寫:李松、梅常偉,、劉羽佳)
新華社南昌6月12日電 題:井邊的紅軍 新華社記者劉羽佳,、鄔慧穎 井,,一口簡陋卻汩汩出水的井,在江西于都縣段屋鄉(xiāng)銅鑼灣村里冬去春來85年,。 村民在井邊立了一塊碑,,上書:“革命井”
新華社南昌6月16日電 題:白軍從“圍剿”到投奔,紅軍為什么能 新華社記者梅常偉,、李松,、劉斐 “紅軍既然那樣‘壞’,為什么所有的群眾都幫助他們呢,?” 這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新華社南昌5月7日電 題:華屋處處皆“華屋”——江西瑞金“紅軍村”華屋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劉健 胡振華 高皓亮 心懷崇敬之情,,記者來到幾乎家家都有烈士的江西瑞金“紅軍村”葉坪鄉(xiāng)華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