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年前的那個秋天,,25歲的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順水東下,,留下了“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千古名篇,。據(jù)考證,這是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吟詠渝中的第一首詩,。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詩仙不會想到,千年之后,,會有數(shù)以億計的同胞,,專門跑到這一地界,尋找他們心目中的詩與遠方,。
在游客們心里,,這里有“山城空中公共汽車”,頻頻在各類影視作品中刷臉;有停在8樓的2號軌道交通,;有璀璨夢幻的夜景,如同從動漫作品中走出來的一個樣;當然還有著名的李子壩“三大神獸”……這里是熱門打卡點聚集地,是美食天堂,。
當然,這里有的,,又絕不僅限于此。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這個坐擁長江,、嘉陵江,幅員面積23.24平方公里的半島,,是巴渝文化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這里被稱為“母城”,,是重慶開始生長的地方,。
周恩來在紅巖村過45歲生日
渝中區(qū)化龍橋52號,,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紅巖村。1939年,,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移居此地,,紅巖,,就此與中國革命的歷史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南方局和辦事處共有100多人,。在這里,,大家都吃一樣的伙食,,自己在空地上種菜,,改善生活。服裝是單衣每人每年一套,,棉衣三年一套,。每人每月只有少量津貼,作為購買零星生活物品之用,。辦事處里設(shè)有救亡室,,大家經(jīng)常唱救亡歌曲,逢年過節(jié)時自己排練演出,,還有墻報和體育活動,。這里的生活是艱苦的,,工作是緊張的,,同志們團結(jié)融洽,、親密無間,。
1943年3月,,初春的山城,,乍暖還寒,。3月18日下午,,在紅巖村的一片草地上,一群青年圍坐在周恩來的身邊,,聽他講述自己的身世和經(jīng)歷,。從東渡扶桑到留學法國,從黃埔軍校到北伐戰(zhàn)爭,,從南昌起義到紅軍長征,,從“七七事變”到移駐重慶……
央廣網(wǎng)重慶5月30日消息(記者陳鵬)為迎接第32個“世界無煙日”,,“重慶衛(wèi)生健康志愿者在行動”主題活動昨天在楊家坪步行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