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答應(yīng)她,,等革命勝利了,會回來看她,,到時候再給她帶一條完整的新被子,。
紅軍走后,,白軍回來,從徐解秀家里搜出那半條被子,,給燒掉了,。
后來,徐解秀經(jīng)常坐在村前的滁水河邊,,等三位女紅軍回來,。這一等就是50年,,直到她把這個故事告訴了一位從北京來的、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她請他幫忙尋找那三位女紅軍,。
記者寫了一篇《當(dāng)年贈被情誼深 如今親人在何方》的文章,刊登在報紙上,。
看到報道后,,走過長征路的鄧穎超在全國發(fā)起尋找三位女紅軍的活動,并聯(lián)合15位老紅軍,,委托那位記者于1991年春節(jié)前給徐解秀家人送去一條被子,。
不幸的是,老人在被子送到之前已經(jīng)去世了,。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半條被子”的故事,。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xué),、北京大學(xué)學(xué)生簽名的一條被子送到了徐解秀家人手中,。
在沙洲村陳列館的墻上,寫有一段話:“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p>
徐解秀的后人與被子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81歲的兒子朱中雄,,每天都會來到那棟有著近300年歷史的祖居老屋,,清掃灰塵,收拾垃圾,,還時常抬出木梯,,爬上閣樓,向那些來到母親故居,、好奇地詢問“半條被子在哪里”的訪客展示徐解秀當(dāng)年藏被子的暗格,。
51歲的孫子朱小紅,小時候常聽奶奶說起這個故事,也常見她去村頭小木橋張望,。2017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lǐng)下,他興辦“紅色旅游”,,建起了沙洲村第一家集吃飯住宿為一體的土菜館,,月收入5000元。
31歲的曾孫女朱淑華,,原本是名幼兒園教師,,村里建起“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后,她便應(yīng)聘成了一名講解員,,為一批批訪客講述曾祖母和三位女紅軍的故事,,講到動情處就會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