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翹街(央廣記者 熊逸 攝)
央廣網(wǎng)黎平7月8日消息(記者熊逸)“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團來到貴州,,記者們今天(7月8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翹街、黎平會議紀念館,、黎平會議會址,、上少寨紅軍橋進行采訪。
記者再走長征路
“先烈精神千秋頌,,英雄浩氣萬古存”,,在廣西灌陽縣水車鎮(zhèn)修睦村,一座墓碑上刻著這樣一副挽聯(lián),。墓里長眠著渡灌江時犧牲的18位紅軍烈士,,人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他們屬于“英雄后衛(wèi)師”——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
“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1934年10月,,紅軍在江西于都縣集結(jié)出發(fā),,開始了漫漫長征路。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fā)85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宣?部組織開展“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央媒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意義重大而深遠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題:長征路上的初心使命——“記者再走長征路”贛閩粵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羽佳 硝煙早已散盡,,精神火種不滅
風雨過后 紅旗挺立(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6月13日,,參加“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的記者們,在江西于都縣祁祿山沿著當年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紅軍小道”冒雨行進,,體驗紅軍穿越深山峽谷的艱苦行程
1934年11月11日,,紅軍經(jīng)過湖南省汝城縣時,與國民黨部隊發(fā)生激戰(zhàn),。經(jīng)過3天3夜的浴血奮戰(zhàn),,紅軍戰(zhàn)士最終成功突破第二道封鎖線。激戰(zhàn)中,,搶占俯控延壽河的青石寨至關(guān)重要,。如今,修建了便道的青石寨仍不易攀登,,一起跟著記者追憶這場阻擊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