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7月24日電 題:從雷場禁區(qū)到開放前沿——廣西沿邊對外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新華社記者夏軍,、梁舜
仲夏時節(jié),中越邊境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
一輛輛滿載貨物的汽車跨越國境。很難想象,這條貿易通道上,,曾經布滿地雷,是難以逾越的“生命禁區(qū)”,。
時移世易,,如今這里已成為緊張而忙碌的中國連接東盟乃至世界經濟的貿易大通道,成為邊境地區(qū)開放發(fā)展的“大舞臺”,,成為邊境百姓發(fā)展生產的山林田地……
從互不往來到互市貿易,、結為親鄰
憑祥市友誼鎮(zhèn)卡鳳村,,曾是西南邊境有名的“地雷村”。
27年前村民黃建安在山腳下割草時被地雷炸傷雙腿,,“那時,,村里好多家禽牲畜被炸死,村里人都不敢上山下田干活,?!?/p>
1992年,國務院批準憑祥市為沿邊對外開放城市,。中越邊境先后進行3次大規(guī)模掃雷行動和1次勘界立碑排雷活動,。掃除雷障的山林和田地陸續(xù)移交當地,不僅恢復和新增了大量農田林地,,不少地方還成了邊境貿易和百姓生活往來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黃建安不再怕了,他開了100畝荒地,,種下果樹,。村子逐漸發(fā)展成為邊貿互市點,到卡鳳村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黃建安的3個兒子也加入了“生意大軍”,。交通工具隨著生意的發(fā)展,從摩托車換成三輪車,、面包車……貨物越拉越大,、越來越多。
開放,,更讓民心相通,。10多年前,44歲的越南人馮玉珍在邊境浦寨互市點開了一家美發(fā)店,。如今,,馮玉珍的女兒嫁給了廣西玉林的小伙子,她和女兒不僅能說普通話,,連白話,、壯話等方言都很熟稔。2011年,,黃建安的兒子也娶了一個越南姑娘,。
兩國邊境不僅百姓“喜結連理”,而且締結的友好村屯已達20對,。廣西東興市江平鎮(zhèn)(三點水旁加萬字)尾村與隔海相望的越南芒街市茶古坊長尾區(qū)建立了友好村關系,。(三點水旁加萬字)尾村黨支部書記蘇明芳說:“遇到臺風來臨需要援助等情況時,只要稍加溝通,,就能協調好,?!?/p>
原標題:快訊,!金正恩專列通過中越邊境[環(huán)球網綜合報道]韓國《東亞日報》援引越南媒體“Zing.vn”26日消息,金正恩乘坐的火車當天早晨3點-4點左右通過中越邊境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