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0月4日電(記者水金辰)時光總會逝去,,相冊卻能將模糊的記憶碎片一點點縫合,。這是王宗術(shù)1991年修建宣杭鐵路時進行工程調(diào)度的場景,。從一名一線工人,,到當時的工程調(diào)度員,,中鐵四局一公司的王宗術(shù)已經(jīng)在鐵路線上工作了25年。如今早已退休在家的他,,回想起1966年首次參與鐵路建設(shè)的情景,,依然神采飛揚。曾經(jīng)連火車是何物都不知道的他,,不曾想過這一生乃至以后的幾代將與鐵路建設(shè)緊密相連,。
“當時一個口號就是‘建設(shè)大西南、為祖國發(fā)展做貢獻’,。那時候十八九歲,,山區(qū)里根本不知道火車是啥,,但國家號召,,我們就去干了,。從最基礎(chǔ)的鐵路建設(shè)理論開始學起?!蓖踝谛g(shù)回憶說,,他們當年修的是一條從云南沾益至貴州火鋪的煤炭專用運輸線2008線。那時候近150公里的鐵路線,,參與修建的人數(shù)多達一萬五千人,。
“那時候機械化水平非常低,,一人一輛架子車、一把鎬,,從早干到黑?!蓖踝谛g(shù)說,一根25米長的鐵軌要靠25個人扛,,“一、二,、三”地喊著,;遇山開隧道,先用炸藥包開路,,再拿鎬和鏟子一點點地挖,。
因為工作條件非常艱苦,,當時甚至有一句順口溜,“有女不嫁鐵路郎,,一年到頭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轉(zhuǎn),,帶回幾件破衣裳,。”但即便再苦,,“鐵路所到之處,,老百姓夾道歡迎的熱鬧場面也讓我們感到值得?!蓖踝谛g(shù)說,。
從沾火到皖贛、從宣杭到京九,,王宗術(shù)32年工作生涯,,參與修建了6條鐵路大通道,也見證了中國鐵路建設(shè)機械化水平和建設(shè)效率的提升,。
京九線,,連接北京至香港的南北大動脈,2550多公里的距離,,從開工到建成通車不到四年,。“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京九,改寫了許多沿線山區(qū)不通火車的歷史,,寄托了沿線百姓渴望擺脫貧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