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兩岸關系,,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描述,,叫做“兩岸一家親”,,這個“親”字里面所包含不僅僅有含情量,,還有更多的含金量,。這個含金量就少不了一些惠臺利民的措施,。比如說去年2月份包括國臺辦發(fā)改委在內的多個部門出臺了一份措施文件,簡稱是“31條措施”,,這個措施被看作是近年來對臺胞臺商影響最大、功效最深的政策,,在島內應該說引發(fā)了強烈的反響,。而就在今天,一份類似的政策再次出臺,,那就是對臺“26條措施”,,這也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我們先來看一下名稱上,,“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首先時間跨度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長,這里面在名稱上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多了三個字“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如何進一步呢,,這個“進一步”所進的到底是什么,對于臺胞臺商來說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就將重點來關注這個更進一步的26條措施,。
為臺灣企業(yè)提供同等待遇,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4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19年兩岸企業(yè)家紫金山峰會開幕式上公布的這一則重磅消息備受關注,。
今天國務院臺辦、國家發(fā)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涉及22個部門,,“26條措施”從科技創(chuàng)新、循環(huán)經濟、融資擔保到貿易救濟,、進出口便利標準制定,,從領事保護、交通出行,、通信資費到供房資格支撐評審,,分類招考文化體育,臺企臺胞在眾多領域中更進一步享受到同等待遇,。
北京臺資企業(yè)協(xié)會會長 章啟正: 今天所公告的“26條措施”,,特別是針對兩岸,不但有經濟上,、文化上的交流,,更是加深兩岸的人民的感情,也是國務院針對臺胞臺商在大陸的契機,,加大擴大深度讓他們更有參與感,,也讓他們更以深耕植入在大陸,這當然是絕佳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