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2月29日電(記者王君寶)在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花園社區(qū)啟航志愿者隊伍中,,有位“送菜員”,,雖然腿腳不便,卻奔走在抗疫一線,。
她叫叢配玲,,五歲時因意外砸傷身體,平時需要依靠拐杖走路,。疫情期間,,她主動報名參加志愿服務行動,為需要幫助的居民采買生活必需品,,從元宵節(jié)加入志愿者隊伍至今,,一天也沒有休息,。
“三斤西紅柿”“三斤土豆”“兩斤蘿卜”……每天下午,叢配玲都守在手機旁等待居民的電話,、微信,,登記他們需要買的菜品數(shù)量,然后采買配送,。由于小區(qū)多,,采買量大,她常常要和同事們統(tǒng)計到深夜,。
次日一早,,她和丈夫騎著電動三輪車趕到菜市場。哪的蔬菜好,,哪家菜經濟實惠,,她早已了熟于心?!巴炼挂兹康摹薄拔骷t柿要個頭兒均勻的”……居民們的要求她一項一項記下來,。她從菜店到肉店,一天的采買工作會在調料店收尾,。
“我只是幫大家買生活所需的東西,。”叢配玲很健談,,可被問到她這些天的事跡,、有沒有什么困難時,她又沒了話,,突然害羞起來:“我哪有故事,,就做點小事?!?/p>
和叢配玲一起工作的志愿者們介紹,叢配玲剛剛做完手術,,本來應該在家中靜養(yǎng),,卻在這次戰(zhàn)“疫”中挺身而出。
隨著“代購”工作越來越忙,,她發(fā)現(xiàn)配送車輛不夠,,又從工作單位協(xié)調來兩輛車。
“現(xiàn)在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更應該無私奉獻,。”叢配玲說,。
花園社區(qū)黨支部書記楊威說:“叢配玲本來身體就不是很好,,這些日子還為行動不便的,、隔離的居民倒垃圾、送菜,,我們花園社區(qū)黨支部已經號召志愿者向她學習,。”
受她影響,,叢配玲一家四口都報名參加志愿者隊伍,。叢配玲的愛人潘立剛一直和她一起買菜送菜。一次配送中,,潘立剛在遞給居民生活用品時,,不慎刮傷了鼻梁,當時他顧不上處理傷口,,堅持先給大家送菜,。回到家中,,叢配玲問丈夫疼不疼,,潘立剛說:“受你的影響,做好事‘上癮’,,都不覺得疼了,。”
叢配玲是這場抗擊疫情戰(zhàn)斗中的平凡人,,還有很多像她一樣的平凡人在關鍵時期發(fā)揮著不平凡的作用,,成為“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