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4日電(記者邵琨)在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富國街道西楊村進村道路的兩側,,一大片新栽的苗木整齊排列,樹枝上還掛有小卡片,,上面有的寫著對親人的思念,有的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我們村推廣文明祭祀,,組織村民開展種植紀念樹活動。樹苗由村里提供,,村民自愿種植,。這幾天,已有60多戶家庭參與,。既文明,,又能降低野外火災風險?!蔽鳁畲妩h支部書記楊建軍說,。
西楊村村民張旦旦在城里上班,聽說清明節(jié)村里搞生態(tài)祭祀活動,,抽出時間回村,,和家人一起種樹,并在樹上懸掛寄語卡,,把思念親人的話寫在卡片上,。
“以往要準備祭祀品、燒紙,,現(xiàn)在種上一棵樹,,掛上一張思念卡,有新意,,也有儀式感,。其實只要心意到了,用什么方式并不重要,?!彼f。
為了方便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祭祀,,沾化區(qū)富國街道田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主題活動,,為村民提供“寄語卡”。
“村民可以在卡片空白處寫上寄語,掛到樹枝上,。既減少交通出行壓力,,又能倡導居民提高環(huán)保意識,對推動整體文明素質(zhì)提升也有意義,?!碧锛掖逍聲r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王玲玲說。
用綠植代替香火,,用卡片代替紙錢,。今年清明節(jié),山東各地積極倡導群眾網(wǎng)上寄語,、在家制作思念卡,、家庭追思、撰文祭祀,、鮮花祭掃等文明祭祀方式,,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山東各地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通過網(wǎng)站、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提供免費網(wǎng)上祭掃服務,,倡導群眾通過網(wǎng)絡祭掃的方式祭奠先人。文明祭祀,、綠色清明觀念正在入心腦,,入行動。
在濟南工作的王廣峰看到了家鄉(xiāng)政府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出“平安清明 文明祭掃”的倡議書,,決定響應政府號召,,請人代為祭掃。
他說:“這次疫情太厲害了,,經(jīng)過全國努力,,好不容易控制住了,不能因為俺們回家掃墓再給家鄉(xiāng)疫情防控帶來麻煩,?!?/p>
在山東,不少基層干部帶頭生態(tài)祭掃,、文明追思,。“我們村‘兩委’主動勸導自家外地親戚朋友暫緩返鄉(xiāng)祭祖探親,,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村民居家追思,,暫停聚集祭掃,。”下洼鎮(zhèn)臺子郭村黨支部書記郭光民說,。
為滿足懷念親人,、寄托哀思的需求,山東省民政廳日前下發(fā)通知提出,,群眾可向公墓提出申請,,由公墓工作人員通過擦拭墓碑、敬獻鮮花等方式代為祭掃,;鄉(xiāng)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可由村班子成員代為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