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法典編纂方式角度講,,特別充分地體現(xiàn)了民主性和科學性的結合。民主性體現(xiàn)在哪,?我們注意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民法典草案做一次審議,,就會適時公布一次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此外,,人民群眾還可以通過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表達意見和建議。比如婚姻家庭編征求意見時,,各級婦聯(lián)組織就反饋給立法機關非常多的具體意見,。除此之外,,立法機關還采取到各地座談的方式了解人們對民法典編纂的具體意見和建議。
在科學性方面,,堅持了立法機關,、實務界和學術界的三結合。民法典編纂的牽頭單位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參與單位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法學會,這是立法機關,、實務界和學術界的結合,,對保證民法典的科學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就是民法典編纂的編排體例,,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人格權獨立成編是前所未有的,此外還有侵權責任法獨立成編,。民法典采取七編制,,總則和六個分編相結合,也是非常獨特的編排方式,。在編纂步驟上,,采取兩步走。第一步是起草民法總則,,第二步是進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分編的編纂既有以現(xiàn)行的民事單行法為基礎進行的編纂,也有人格權編從原來很薄弱的制度基礎變成單獨一編,,編纂步驟是比較特殊的,。
記者:民法典如何體現(xiàn)以人民為中心?
王軼: 編纂民法典要回答“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的核心和關鍵是什么,?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編纂的民法典是要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去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的相關問題,。與此同時,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把哪些規(guī)則寫到民法典里,,寫成什么樣,做出什么樣的結論,也是以人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
原標題: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兩會新華社快訊: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