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徐彥彪出任小站站長一年后,把接力棒交給了康立,。在徐彥彪任上,,小站添置了冰箱、重新漆了房子,,安裝了更多太陽能板,但它仍是卡山自然保護區(qū)11個基層站中條件最差,、位置最偏遠的站點,。
康立卻很知足,因為有野生動物相伴,,“和動物近距離接觸,,讓我們感覺不那么孤單,更想著盡全力幫它們、保護好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p>
不久前,保護區(qū)干涸的大地迎來一場降雨,,徐彥彪回了趟小站,。
外人已難覓探礦時代的印跡,徐彥彪?yún)s記憶猶新,,6年前初到小站的畫面又浮現(xiàn)眼前,,“這里曾是炸藥庫,那片空地是生活區(qū),,腳下站的是尾礦堆……”
和卡拉麥里山一帶散布著黑色,、紅色巖石的戈壁灘不同,礦區(qū)拆除后,,生態(tài)恢復時覆上的土層顏色偏黃,,土層上種植的梭梭也像稻田一樣整整齊齊排列著。徐彥彪說:“這些‘不一樣’的地方,,都是卡山的傷疤,。”
雨勢愈急,,黃土地上人工栽種的梭梭,、紅戈壁上自然生長的駝絨藜,都掛滿大顆大顆的雨珠,。站在雨中的人們感嘆著:讓雨下得再大點吧,,好讓植被快快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