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亞8月4日電 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三亞救生員工作見聞
新華社記者嚴(yán)鈺景,、陳凱姿
水清沙軟灘平的大東海,是三亞旅游勝地,。夏日的海邊游人如織,,擁浪自拍、抱浮具劃水,、在海中嬉戲,。個別玩到忘我的游客眼看就要越過浮漂警戒線,一陣急促的警報忽然傳遍整個海灣,,那是救生員用高音喇叭提醒人們注意安全,。
“此處有暗流,請盡快上岸,?!本壬鷨T們頂著熱帶驕陽喊道,海灣里,,縱情玩鬧的游客和神情凝重的救生員形成鮮明對比,。他們時刻緊盯人群,在烈日灼烤下的海灘上來回“偵察”,,一旦發(fā)現(xiàn)有游客出險,,立刻躍入大海,化身“水與火”之間的生命守護(hù)神,。
作為國內(nèi)外游客最熱門的海南“打卡地”之一,,大東海游客高峰期有近5萬人,防溺水救援任務(wù)異常艱巨,。為此,,救生員24小時“三班倒”值班,隊(duì)伍也從20多年前僅有的4人擴(kuò)充到現(xiàn)在的40多人,。
連續(xù)多年被評為“三亞好人”“最美救生員”的陳忠城是最早的4名救生員之一,。
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經(jīng)年的暴曬早已把50歲的陳忠城“烤”成“黑炭”,,臉上最醒目的就是兩排雪白的牙齒,,健碩的上肢和隱約可見的腹肌是他與大海搏斗的見證,。“我1993年開始做救生員,,一直在大東海這片海域工作,,救過多少人自己也記不清了?!闭勂鹁壬ぷ?,陳忠城輕描淡寫話語不多。
“救過的少說也有上千人了,?!标愔页堑耐铝周姄屩f,老陳是我們這里最資深的救生員,,為了救人他把海底地形和潮涌變化摸得一清二楚,。
近2公里長的海岸線,陳忠城每天要巡邏五六趟,,27年來,,無論是酷暑還是暴雨,只要有人在海灘上,,都時刻保持警惕,。接受采訪時,陳忠城的目光始終望向海邊,,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林軍解釋道,這是多年養(yǎng)成的職業(yè)習(xí)慣,,無論干什么,,都要分一半心神守在海灘。
八月的三亞氣溫接近40攝氏度,,暴曬過的沙灘能燙熟雞蛋,。為了行動便捷,救生員們大都不穿鞋襪,,赤腳行走在滾燙的沙灘上,。陳忠城早已練就一雙“船板腳”,長年的沙磨和燙曬,,他的腳底長出厚厚的老繭,,反倒成了隔熱的巡邏利器。
頂著驕陽,、舉著高音喇叭勸導(dǎo)游客離開危險水域是老陳的日常工作,?!皶竦共慌?,就怕游客不聽勸,。”他有些無奈,,“挨罵甚至被打的情況也有,,但只要能避免危險發(fā)生也值得?!?/p>
有次值夜班到晚上十點(diǎn)多,,幾名游客喝了酒,拉扯著一起下海游泳,。陳忠城上前勸阻,,被罵“多管閑事”后還挨了一巴掌。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報警,。最終,酒醒后游客方知當(dāng)晚的危險,,誠懇向他道了歉,。
除了及時提醒勸阻,還要隨時準(zhǔn)備救人,。陳忠城還記得他和一名俄羅斯游客的海中“歷險記”:當(dāng)時游客被離岸流裹挾著,,離海岸線越來越遠(yuǎn)?!皼]時間思考,,就是沖?!标愔页且粋€猛子飛身入海,,撲騰幾下就游到落水者身邊,出于求生本能,,人高馬大的俄羅斯游客拼命拽住他的胳膊往下拉,,一個兩米多高的巨浪拍下來,把他也重重打到了海底的泥沙里,,差點(diǎn)喪命,。
現(xiàn)在,救生員們已經(jīng)告別了“徒手救人”的方式,,無人機(jī),、沙灘摩托和摩托快艇等救援設(shè)備多起來了,但他們的責(zé)任心和下海救人的勇氣卻一直保持著,。很多時候,,被救者連救生員的名字都不知道,而老陳他們也并不在意,。熟人都說救生員像武功高強(qiáng)的劍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每次救人都是與大海的生死搏斗,,”陳忠城說,,“我們最大的愿望,是365天都沒有險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