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計
省委書記的心頭之憂
趙登銀老兩口隨趙明剛搬下來沒半個月,卷起鋪蓋又回了上沖,?!俺抢锓孔邮呛茫衩子望}樣樣花錢,,給孩子增加負擔,。”
由于土地資源缺乏,,貴州搬遷群眾的安置大部分以城鎮(zhèn),、產業(yè)園區(qū)等無土安置為主,離開土地,,生活開支的增加便不可避免,。“大頭是水電費和菜錢,,平均每月增支在300元左右,。”省水庫和生態(tài)移民局規(guī)劃計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讓增支抵了增收,,貴州探索在安置點設立經營性公司,,一方面為搬遷群眾提供更好的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另一方面以經營收入補貼群眾水電,、物業(yè)等開支,。
在惠水縣明田安置點,32個一層商鋪門面統一由縣扶貧開發(fā)投資公司運營,,以低于市場價的優(yōu)惠租金租給經營者和搬遷戶開設平價超市,、副食店、餐館等,,做到政府讓利于公司,、公司讓利于住戶。
中午12點半,,新市民餐館的老板羅小韋正忙不迭地招呼客人,。記者一進門,他熱情地遞來一張菜單,,西紅柿炒雞蛋,、香菇炒肉、白菜豆腐湯……清一色家常菜,,價格從十幾元到二十幾元不等,。
羅小韋眼光獨到,搬遷之前進城看房時就相中了位于社區(qū)衛(wèi)生室左首的兩個門面,,“社區(qū)要安置4600多人,,附近企業(yè)又這么多,生意肯定不愁,?!遍_業(yè)不到半年,餐館就入賬近4萬元,。
“凈利能有這個數吧,?”移民局干部龔良會笑著伸出兩根手指。羅小韋搖搖頭,,折下一根,,“別的餐館凈利能占到一半,我這里來吃飯的都是移民兄弟,,租金負擔小,,價格也定得低?!?/p>
陳敏爾說:“60歲左右這部分人的生計問題是我的心頭之憂,。”省委書記的擔心不無道理,60歲左右的搬遷群眾和部分特殊困難群體因為年齡和身體原因已逐漸失去正常謀生的能力,,進廠無門,種地無路,。
“一方面向內挖潛,,開辟出社區(qū)保潔、保安等50個公益性崗位,;另一方面向外拓源,,在距安置點不到兩公里處流轉出70余畝土地開辦‘微田園’,分配給50歲以上或者家有病人需長期照顧無法進廠務工的搬遷群眾,,幫他們解決蔬菜供應問題,,盡可能降低其生活成本?!被ㄈ矢徽f,。
與此同時,貴州還積極盤活搬遷群眾位于遷出地的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塊地”。
“搬遷戶退出后,,在遷出地對原有承包地和復墾后的宅基地進行確權頒證,,采取入股或流轉方式,交由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或龍頭企業(yè)開發(fā)經營,,確保原有山林田土發(fā)揮貧困搬遷群眾‘生計保障款’的功能,。”貴州省發(fā)改委副主任,、省水庫和生態(tài)移民局副局長張杰說,。
在上沖組遷出之前,村主任劉祥就牽頭成立了好紅鑫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上沖18戶搬遷戶全部以原有承包地,、復墾后的宅基地和5萬元“特惠貸”入股種草養(yǎng)牛?!俺瞬欢〝殿~的經營分紅,,5萬元股金每年可固定分得3000元紅利,6畝地還有1500元的流轉費,,單這4500元就基本能對付一年的生活開銷,。”趙明剛說,。
“三塊地”的經營,,其中難度最大的是宅基地復墾。根據政策,貧困群眾搬遷后舊房必須拆除復墾,,而且有人均1.5萬元的獎勵,。
“大部分搬遷群眾對今后生活前景不自信,擔心適應不了城鎮(zhèn)生活失去退路,?!被ㄈ矢徽f,有的群眾寧愿不要這1.5萬元的獎勵也不愿拆除舊房,,“還有更加實際的考慮,,有的地區(qū)以苗、侗,、布依等少數民族群眾為主,,他們居住的房屋大都是木質結構吊腳樓,造價較高,?!?/p>
舊房拆除與否,再次上升到了“進與退”的博弈,。
不過,,雖然在“十三五”期間實施的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要求農戶在搬遷之初就跟鄉(xiāng)鎮(zhèn)政府簽訂一份舊房拆除復墾協議,但貴州并沒有硬推強拆,,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正嘗試給搬遷群眾留出“過渡期”,。“原則上拿了拆遷費就必須拆遷,,具體是一年還是兩年拆,,要從實際出發(fā)?!标惷魻栒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