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23日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1至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357億元,,同比增長4.7%,同口徑增長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87195億元,,同比增長4.2%,同口徑增長7.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30354億元,,同比增長4.3%;非稅收入29198億元,,同比增長5%,。
從主要收入項目來看,2016年國內增值稅40712億元,,同比增長30.9%,其中改征增值稅增長2.7倍(1至5月增長33%,,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的6至12月增長4.5倍),;營業(yè)稅11502億元,同比下降40.4%(1至5月增長37.3%,,6至12月下降95.9%),。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這主要是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原營業(yè)稅納稅人改繳增值稅形成收入轉移,,體現(xiàn)增值稅增收,、營業(yè)稅減收??紤]收入在稅種間轉移因素,,將改征增值稅與營業(yè)稅合并計算,1至12月累計增長5.4%,,其中,,1至5月增長36.6%;6至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政策性減收影響,。
涉房地產收入依然對財政收入形成重要支撐。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受部分地區(qū)商品房銷售較快增長等影響,,契稅4300億元,同比增長10.3%,;土地增值稅4212億元,,同比增長9.9%。另外,,房產稅2221億元,,同比增長8.3%;耕地占用稅2029億元,,同比下降3.3%,;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2256億元,同比增長5.3%,。此外,,1至12月累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7457億元,,同比增長15.1%,。
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仍延續(xù)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勢,。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政策性減收較多,。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為近年來減稅規(guī)模最大的政策措施,;同時,清理涉企收費,、擴大部分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免征范圍等也帶來一定減收,。二是經濟下行產生的滯后影響,。與2015年相比,2016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利潤,、一般貿易進口額,、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等指標有所改善,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等增幅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也制約了財政收入增長。三是部分收入2015年基數(shù)較高,,如金融業(yè)稅收和部分非稅收入等,。
盡管收入增幅回落,但從支出來看,,積極財政政策發(fā)力不減,。1至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7841億元,,比上年增長6.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7404億元,,同比增長7.3%,;地方財政用地方本級收入、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資金等安排的支出160437億元,,同比增長6.2%,。
從主要支出項目情況看,民生項目支出增幅較大,。其中,,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醫(yī)療衛(wèi)生與計劃生育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別增長了6.8%、10%和4.3%,。
2017年財政收支矛盾仍將比較突出,。業(yè)內專家指出,收入方面,,增收潛力和減收因素并存,。與財政收入密切相關的一些經濟指標逐步改善,通貨緊縮壓力有所緩解,,企業(yè)效益好轉,,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為降低企業(yè)稅費負擔,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支出方面,,支持穩(wěn)增長,、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進一步加大支出力度,。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也需要合理安排。記者 孫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