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只能是解決勞動糾紛的政策依據(jù),以及勞動爭議案件裁判標準和執(zhí)法尺度,,而不能用來抵消職工年休假的權利
4月24日,,北京市高級法院與北京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解答》,進一步統(tǒng)一勞動爭議案件裁判標準和執(zhí)法尺度,?!督獯稹饭灿?6條,其中三條涉及年休假,,包括“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的,,如何處理”等。
近年來,,在未休年休假的問題上,,產(chǎn)生一些勞動糾紛。比如,,一些“因故”沒有休假的職工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特別是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未休帶薪年假工資的,應該如何處理,?針對這些現(xiàn)實問題,,北京發(fā)布的《解答》明確,對勞動者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shù),,單位應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
應該說,《解答》進一步規(guī)范了因未休年休假而引發(fā)勞動爭議的評判原則和解決依據(jù),,尤其是對那些沒有休假的職工來說,,賦予了一柄維護合法權益的“尚方寶劍”。雖說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的規(guī)定,,是平息勞動爭議的一個好舉措,,但筆者并不希望把職工的年休假最終演化成為工資報酬。這是因為,,一方面職工年休假是國家法定的假期,,也是每個職工應該享有的假期,單位不能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其實已有“違法”之嫌,。比如,有的用人單位以工作忙、脫不開等為由,,不讓職工休年休假,;有的職工迫于壓力,不敢主動提出休假等,。這種把人當作“機器”的現(xiàn)象,,顯然是不合理的,有違人性化,。
另一方面,,當今社會節(jié)奏快,職工工作壓力大,,渴望通過年休假放松,、調(diào)整身心。雖說300%支付工資報酬的規(guī)定,,對那些未休假的職工進行了經(jīng)濟補償,,但這種超強度、超負荷的勞動模式不值得提倡,。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勞動者的亞健康問題嚴重,有的職工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透支很大,,尤其是近年來“過勞死”問題越來越突出,,說明職工的年休假亟待得到落實。此外,,從維護勞動者身心健康來說,,也應當引導和鼓勵用人單位保障職工的年休假。只有那些確因工作崗位特殊和工作需要而不能休假的職工,,才能“特事特辦”,,以300%的年休假工資報酬來作補償,但這種“補償”絕不應成為普遍做法,,否則只會加劇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和身心疲憊,。
為此,用人單位還要正確處理好職工年休假與300%年休假工資報酬補償之間的關系,。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只能是解決勞動糾紛的政策依據(jù),以及勞動爭議案件裁判標準和執(zhí)法尺度,,而不應當成為替代年休假的模式,,尤其是用300%的年休假工資報酬來抵消職工年休假的權利。俗話說,,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任何工作都是永遠干不完的,只有張弛有度,,最大限度地滿足職工的年休假,,才能激發(fā)職工的工作熱情,也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和財富,。(舒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