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的時間窗口將在10月中旬打開
金秋九月,極端天氣侵擾并未撼動全球棉花大幅增產的大格局,,鄭棉在美盤刺激下經歷了一波接近千點的過山車行情,。在棉價振蕩偏空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籽棉搶收和“金九銀十”帶來的交易機會呢?
預期偏差改變棉花市場格局
2017年5月之前,,全球棉市的主要交易邏輯是“2016/2017年度棉花減產去庫存”,,棉價振蕩偏多;5月之后,主要交易邏輯為“2017/2018年度棉花增產累庫存”,,棉價振蕩偏空,。自USDA發(fā)布新年度供需預估以來,全球棉花主產國增產壓力逐月增大,,“去庫存”預期逐步扭轉為“累庫存”預期,。在預期偏差引導下,“去庫存”預期形成的估值泡沫破裂,,棉價通過振蕩下行方式完成了對“累庫存”預期下的價值重估,。據筆者計算,美棉對CRB估值從5月的46.84跌至9月的37.98,,鄭棉對國內大宗商品的估值從5月的12.93跌至9月的11.04,。由于棉花季產年銷的特性,目前增產大局基本確定,,預計2018年3月底前棉價將保持低位運行,。
國際市場,USDA預估2017/2018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大增305萬噸達到2629萬噸,。然而,,全球棉花消費預估僅小幅增加88.5萬噸達到2563.7萬噸,,供過于求使得全球棉花期末庫存增加64.5萬噸達到2014.7萬噸。從2015/2016年度開始的“去庫存”周期結束,,“累庫存”周期出現并得到加強,。縱觀歷史,,棉價與庫存有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基本奠定了2017/2018年度全球棉價振蕩偏空的主基調。
國內市場,,情況略好于國際市場,,去庫存趨勢仍在,但后市供應壓力不可小覷,。據筆者調研,,疆棉產量預計465萬噸,地產棉產量預計80萬噸,,國內棉花總產量預計545萬噸,,高于USDA預估值。拋儲即將結束,,截至9月25日累計成交310.28萬噸儲備棉,,預計2017年儲備棉成交總量將達到322萬噸,遠超2016/2017年度國內211.6萬噸的缺口,。多出來的儲備棉將結轉到新年度,,且2018年仍會進行儲備棉輪出,因此國內棉花供應寬松,。筆者預計2018年3月底之前,,鄭棉大勢振蕩偏空但強于美棉,“內強外弱”的結構化行情會維持,。
籽棉搶收和旺季行情將助推棉價反彈
截至9月24日,,全國累計加工皮棉6.65萬噸,新疆累計加工6.29萬噸,,其中地方3.48萬噸,,兵團2.81萬噸。新疆籽棉大批量采收開始,,后市籽棉將大量上市,。疆內軋花產能約600萬噸,相對過剩的產能催生了籽棉搶收行情,,推動價格不斷上漲,,目前新疆籽棉最高收購價已攀升到7.6元/公斤,平均收購價大約在7.3元/公斤。按照衣分41,、損耗1,、棉籽價格1.8元/公斤、加工費1200元/噸(含財務費用)折算,,新花平均生產成本為16800元/噸,。
籽棉搶收行情和“金九銀十”旺季將助推棉價反彈,但在國內外棉價振蕩偏空的大背景下,,由這股力量推動的反彈高點極有可能是2017/2018年度國內棉價高點,。參照歷史規(guī)律,籽棉價格高點或在10月中旬形成,,這也是鄭棉價格下跌開啟的時間窗口,。
棉紗跟隨棉價振蕩偏空
棉紗價格與棉花價格長期高度相關,,在紡紗成本構成中,,加工費剛性,變化不大;棉花約占紡紗成本的70%,,是棉紗價格變動的核心因素,。縱觀歷史,,棉紗基本沒有脫離棉花獨立發(fā)動行情的先例,,主要跟隨棉價波動,表現為紡紗利潤的多寡,。目前棉紗現貨指數為23400元/噸,,生產成本約23070元/噸,紡紗利潤約330元/噸,,基本符合旺季特征,。2017年因進口紗利潤長期倒掛,導致1—8月進口量同比減少2.5%,。但隨著內外棉價差擴大,,進口紗利潤又恢復到231元/噸,后市進口紗數量恐增加,,從而施壓紗價,。預計2018年3月底之前,棉紗大勢振蕩偏空,,節(jié)奏上跟隨棉價波動,。
綜上所述,新年度棉花增產壓力加大,,“累庫存”預期形成并不斷加強,,引導棉價通過振蕩下行的方式完成價值重估。由籽棉搶收和“金九銀十“催生的反彈高點或為國內棉價年度高點,棉價下跌的時間窗口將在10月中旬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