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一些小型險企,如幸福人壽等,,也獲配了東珠景觀等多只股票,。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新股發(fā)行制度,,參與網下“打新”的風險較低,。從以往公布的網下參與情況來看,具備條件的機構投資者,,尤其是保險機構,,基本都參與了網下新股申購。
《投資者報》記者據Wind資訊的統計發(fā)現,,各保險公司在申購新股時并未表現出對特定公司或行業(yè)的明顯偏好,,這或許說明保險機構在“打新”時與大多數投資者一樣,選擇“遍地撒網”,。前述幸福人壽的人士對記者表示,,按照目前的新股發(fā)行制度,新股發(fā)行定價的行業(yè)差異很小,,而行業(yè)差異更多體現在上市之后的漲幅上,,所以現階段基本上采取全部參與的策略,未來再根據新股發(fā)行制度的變化而調整參與策略,。
“打新”中簽回報率誘人
險資之所以熱衷“打新”,,與“打新”收益率較高不無關系。浙商證券研報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以來,,網下“打新”年化收益率一直處于波動上漲的態(tài)勢。具體來看,,按照1.2億元的底倉測算,,8月份,A 類,、B 類,、C 類投資者參與網下“打新”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5.57%、13.04% 和3.98%。9月份,,在同等條件下,,A類、B類,、C類投資者參與網下“打新”的年化收益率分別漲到21.58%,、18.91% 和5.08%。
一般而言,,險資屬于B類投資者,,因此以上述數據測算,保險機構“打新”資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應該在15%~20%之間,,相對于債券,、基金等其他投資方式,“打新”收益相當可觀,。
雖然看上去很美,,但這只是在1.2億元最優(yōu)底倉情況下取得的,當資金大大偏離這一數值時,,整體收益率就明顯下降,。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以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產品這一賬戶來看,,它申購了1500萬股科森科技,,動用資金2.8億元,最終獲配2500股,。該公司股票發(fā)行價為18.85元,,在上市之后,連續(xù)拉出6個漲停板,,2月17日收盤價為34.24元/股,,安邦財險在這一只“打新”股上浮盈只有約4萬元。
“打新”收益貢獻有限
不過,,雖然“打新”的投資收益率遠遠高于其他投資,,但對于保險公司的整體投資收益的貢獻并不顯著。因為“打新”收益對于整體收益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保險公司權益投資的總規(guī)模以及“打新”底倉的收益情況,,兩者結合才能評估“打新”到底對整體投資產生了多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