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6日宣布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開始至8月16日停牌,,北特科技股價于8月11日時還創(chuàng)下了12.16元的階段最低價格,,要知道,此價位僅相當于靳坤及其一致行動人對外質押股份時二級市場收盤價的7成,,股價大跌的現實給靳坤及其一致行動人帶來了較大的補充質押物的壓力,?;叵虢衲?、8月份時,,當時市場上也確實曝出了多家公司因股價過低而補充質押物的消息,,而北特科技股價的持續(xù)下行應該讓當時股權已被大量質押的控股股東相當地尷尬!
銷售數據存疑
在經歷近兩個月的等待,,北特科技在10月10日發(fā)布了《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lián)交易報告書(草案)》的公告,,擬通過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董巍,、董榮鏞等32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光裕股份95.7123%股份,。
根據公開信息披露,光裕股份成立于2002年,,主營業(yè)務為汽車空調壓縮機的研發(fā),、設計、生產與銷售,,與北特科技同處于汽配行業(yè)的不同細分產品市場,,該公司于2016年4月被批準在新三板掛牌轉讓,并按照信息披露規(guī)則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及各期年報,,但是從該公司披露的過往年度經營和財務數據來看,,其中卻存在著很大矛盾之處,。
這突出體現在光裕股份在今年4月28日發(fā)布的2016年年報當中,根據當時的信息披露,,該公司當年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合計為9551.24萬元,,占年度銷售總額的比重為52.24%(見表1),由此計算該公司2016年度銷售總額,,則高達18283.38萬元,。
但是,無論是光裕股份自行發(fā)布的2016年年報,,還是本次北特科技發(fā)布的光裕股份審計報告,,所列示的2016年度營業(yè)總收入卻只有18016.49萬元,這與通過光裕股份年報中披露的具體客戶銷售收入及銷售占比測算出來的18283.38萬元銷售總收入,,存在數百萬元的差異,。也即針對2016年度銷售收入,光裕股份在其年報中的信息披露存在明顯的前后矛盾,。那么,到底是哪一版數據才是真實的呢,?
更需要注意的是,,光裕股份在其2016年年報中披露的向五家主要客戶銷售金額與本次北特科技發(fā)布的收購報告書中披露的數據又完全一致,如此現象進一步令人擔憂北特科技發(fā)布的收購報告書數據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