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之
七夕又至,,如今這個節(jié)日在人們印象中似乎就是中國版“情人節(jié)”,。這種印象沒錯,“七夕”當然是和愛情有關的,。
“牛郎織女”的傳說如何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七夕”起源,,并不一開始就是個愛情故事,而是古人在走近科學的時候,,發(fā)現的天文奧秘,。初秋之夜,仰望夜空,,古人發(fā)現在銀河兩端,,各有一顆星:織女星位于銀河之西的天琴座中,牽牛星則位于天河之東的天鷹座內,,和織女星遙遙相對,。兩顆星難以相聚,,于是被附會成了自古以來、人人有感而發(fā)的愛情悲劇,。
大概在東漢末,,有一首古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寫的是牽牛星和織女星遙遙相望,。兩顆星已經化身為人,,碰不到面,于是就以淚洗面,。然后,,就變成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時殷蕓在《小說》里記載了這個故事: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會,。
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大致的輪廓已經出來了:牛郎織女,,各在天涯,,一年一聚。
顧頡剛先生有個觀點——“層累地造成中國古史”,,即一個原型故事,,然后一層一層、一代一代的“添油加醋”,,變成了今天的模樣,。這個思路在神話領域也適用,,從星宿的觀察現象,再擬人,,再出現故事情節(jié),,再到“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的節(jié)日敲定,,再到鵲橋,、七仙女的細節(jié)添加等等,通過不斷的層疊堆積,,最后成了一個曲折離奇又動人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