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10月13日電 題:復興之路上的“深圳里程碑”
新華社記者王建華,、周強,、王豐
深圳經濟特區(qū)40年,,其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是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精神物質財富,,在中華民族復興史上書寫了華彩篇章,,堪稱“深圳里程碑”,。
“試驗田”上的探索者
1978年,深圳農民年收入134元人民幣,,而一河之隔的香港農民年收入是13000港元,。
當時,經濟仍處于危困境地,?!笆菥趴仗酉愀邸笔巧钲谑心蠋X村老支部書記張偉基的慘痛回憶。
“只留下了跑不動的老人和小孩?!彼f,。
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翌年,,鄧小平對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說:“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設置經濟特區(qū),。深圳從此成為改革開放最活躍的探索者之一。
深圳憑借資源廉價優(yōu)勢,,迅速融入全球產業(yè)鏈,,成為中國與世界互動的窗口。同時,,深圳積極推進制度改革,,突破各種束縛。
20世紀80年代,,打工者在深圳蛇口工業(yè)區(qū)凱達玩具廠的流水線上工作(資料照片)
取消票證,、打破“鐵飯碗”、工程招投標,、用工合同制,、土地使用權拍賣……當年一個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深圳舉措,最后都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因子,。
1987年12月1日,,深圳土地使用權拍賣的“第一槌”敲響,3000萬元原始資本撬動了76.3億元基礎建設投資,。
這不僅創(chuàng)造了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先例,,而且深刻影響了后來的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和城市化進程,。
“它甚至推動1988年的憲法修正案,,正式確認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敝袊ㄉ钲冢┚C合開發(fā)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發(fā)行新中國第一只股票,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出口工業(yè)區(qū)……40年間,,深圳創(chuàng)出約一千個“國內第一”,。2019年,,深圳人均GDP接近3萬美元。
不斷優(yōu)化的營商環(huán)境,,使深圳成為全球一流的投資地,。從1981年發(fā)出第一張外資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至今,深圳已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è)超過9萬家,,累計吸收合同外資近3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