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biāo)題:舌尖上的“一帶一路”
民以食為天。伴隨古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交往的增加,,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或亞洲其他國家,人們的生活都切切實實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就在身邊,就在舌尖上。
一滋一味總關(guān)“情”,。今天,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各種特色食材和美食沿著絲路穿梭,,豐富著人們的味蕾,增進(jìn)人們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認(rèn)知,。
舶來食材成就中國滋味
“我來中國半年,,從沒有感到飲食上不習(xí)慣,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食物,,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像有些菜用咖喱,。”北京工商大學(xué)的巴基斯坦留學(xué)生諾曼指著桌上的中式菜肴說,。
正是東西方的交融,,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餐桌:有了辣椒和胡椒,人們在冬日火鍋里才能備感麻辣鮮香,;來個西瓜或者涼拌番茄,,人們在夏天才能消暑解渴……
“這些在今天看來隨手可得的食材,曾經(jīng)跨越漫長的陸路和水路來到中國,,在隨后的2000多年里,,成就了一份濃厚的中國滋味?!奔易∥靼驳墓嘀钢弊与u丁里的辣椒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這些‘舶來品’,今天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寡淡乏味,。”
“胡麻餅樣學(xué)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碧拼娙税拙右自凇都暮炁c楊萬州》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大宛引進(jìn)的葡萄,,也曾讓詩人王翰吟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句?!肮艁斫z綢之路就是傳播之路,、友誼之路、發(fā)展之路,。無論是道路連通,、貿(mào)易暢通還是貨幣流通,目標(biāo)都是物暢其流,,互利互惠,,共同發(fā)展?!敝袊鐣茖W(xué)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茶文化專家沈冬梅告訴記者,茶文化的發(fā)展是古代絲綢之路發(fā)展的最好見證,。
外國餐廳在北京越來越多
北京人馮亮曾因工作原因在泰國生活兩年,,回國后也經(jīng)常留意國內(nèi)泰式美食的最新動向,。
“冬陰功湯、青木瓜沙拉,、椰汁西米糕,、榴蓮干、芒果條……香料濃郁的泰國菜,、精致可口的甜點零食,,都是我追尋的目標(biāo)。這兩年,,北京新開了不少泰國餐廳,,很多泰國食品能在進(jìn)口食品超市和網(wǎng)上買到?!彼f,。
沿著“一帶一路”的軌跡,中國美食走出去,,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美食也正在扎根中國,。不僅僅是泰國餐廳、德國餐廳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袄吓啤蓖鈬蛷d,,格魯吉亞餐廳,、巴基斯坦餐廳這些“小眾”料理,也漸漸在北京多了起來,。在北京,,像“格魯·秀色”這樣的格魯吉亞菜,訂不上位置或者需要長時間等位是常事,,問起食客們?yōu)槭裁匆x擇這家餐廳,,都說“圖個新鮮”?!肮∑绽薄捌婵嗣缆独铩薄案裢咚埂薄@些陌生的名字,,實則是來自異域的美味,雖然很少有人去探問這些菜名的含義,,但是美食成了中外食客的“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