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P-3B反潛機機組拍攝的蘇軍蘇-27戰(zhàn)機飛行員特寫照,,可見兩機的距離之近,。
美俄“水下對撞”俄潛艇重創(chuàng)美潛艇致后者直接報廢
除“空中碰瓷”外,美俄海軍潛艇在冷戰(zhàn)結束后不久還有過一次驚險的“水下撞擊”事件,。1992年2月,,繼承蘇聯(lián)大部分“衣缽”的俄羅斯正處于過渡階段,大批武器研發(fā),、換裝項目暫?;蛳鳒p,軍隊戰(zhàn)力有所削弱,。美國海軍以為這是“趁火打劫”刺探俄軍軍力的最佳時機,,遂派出一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巴吞魯日”號(SSN-689)秘密潛入俄北方艦隊駐地——摩爾曼斯克軍港附近執(zhí)行電子偵察任務。
事件發(fā)生在當?shù)貢r間2月11日晚8點16分,,地點距離俄海岸僅19公里,,美軍“巴吞魯日”號核潛艇緊隨一艘剛出港不久的俄海軍核潛艇——“螃蟹”號(舷號K-276,原名“科斯特羅馬”號,,屬塞拉級攻擊型核潛艇)進行秘密監(jiān)視,。能發(fā)現(xiàn)這艘核潛艇令美軍喜出望外,因為塞拉級的艇身由鈦合金打造,,造價十分昂貴,,整個俄海軍僅裝備有4艘,能搜集到該艇的水聲情報十分難得,。
圖為水下撞擊事件后,,指揮圍殼嚴重受損的俄軍“螃蟹”號(K-276)核潛艇,但其耐壓殼體并未受損,,僅花了3個月事件修復后就重新服役,。
但出乎美軍潛艇意料的是,“螃蟹”號其實已掌握他們的行蹤,,只是在等待反制時機,。在察覺到被跟蹤后,“螃蟹”號快速調(diào)轉方向(美軍稱這種水下機動為“瘋狂伊萬式擺舵旋回”),,朝美軍潛艇迎頭撞去,,專注于跟蹤的“巴吞魯日”號(水下排水量6900噸)來不及反應,被水下排水量近萬噸級的“螃蟹”號重創(chuàng)后,,只得緊急返航維修,。所幸事件中,雙方僅有部分人員受傷,。
憑借鈦合金艇體(外加獨有的雙殼體設計),,俄軍“螃蟹”號僅指揮圍殼受損,而關鍵的耐壓殼體部分未受重大損傷,,用了3個月完成修復后就重返北方艦隊服役,。但美軍“巴吞魯日”號就沒這么幸運了,,盡管對外宣稱“受損不嚴重”,但美軍后來在修理時發(fā)現(xiàn),,“巴吞魯日”號的耐壓殼體已多處破裂,,即使耗費巨資修復也難保證水下航行安全,該艇被迫于1995年1月提前退役,,成為首艘退役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此次事件令美軍十分尷尬,俄軍則對外宣稱兩艘潛艇水下相撞“純屬意外”,,同時指責美軍潛艇的行為是在侵犯俄領海主權,。美軍方面即使了解真相,也礙于面子不能承認當時是在執(zhí)行偵察任務,,只得吃個啞巴虧,,下令撤回所有執(zhí)行同類任務的潛艇。隨著近期美俄新“冷戰(zhàn)”趨勢不斷加劇,,未來類似的“危險碰瓷”事件恐怕雙方還將不斷上演,。(文/黃晉一)
美軍“巴吞魯日”號核潛艇就沒那么幸運了,耐壓殼體多處嚴重受損,,只得被迫提前退役,。圖為1995年拍攝的等待拆解的“巴吞魯日”號核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