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紐約10月11日電? 特寫:“它觸動了我的心”——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一行訪美側記
新華社記者 楊士龍 黃和遜 袁悅
從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彈奏第一首曲子《高山流水》開始,紐約一地產公司經理埃德爾伯托·普拉達就離開座位,,站著欣賞完了共約90分鐘的表演,,并用手機盡可能多地錄下讓他耳目一新的中國箏樂。
“好聽,,真好聽!它觸動了我的心,!”這名喜愛音樂的意大利裔美國人在11日晚的這場活動結束后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和夫人常來林肯中心聽音樂會,但對于古箏曲,,他們是第一次現場傾聽,。“箏樂和西方音樂很不同,,它不僅好聽,、動人,每個曲子還有故事,、有歷史,?!?/p>
初次接觸中國民樂的美國朋友能有如此深度的評價,全得益于袁莎及其團隊獨具匠心的節(jié)目設計:以古箏音樂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為線索,,結合中國古典詩詞的深遠意境,,在演奏與賞析中融入西洋音樂和樂器的元素,力圖以敦厚而充滿詩意的藝術形式展示中國民樂的傳承與發(fā)展,。
作為“中華文化講堂”系列的一部分,,這次活動題為“箏與詩——中國音樂文化之旅”恰如其分。紐約是袁莎一行訪美的第二站,,前一站是舊金山,,接下來還將去波士頓。
“我們選擇的是能夠表達中國文化中最美的那部分,。曲目由古至今,,有傳統(tǒng),有現代,。為拉近與紐約觀眾的距離,,我們還特別融入了一些西洋樂的因素?!痹诨顒娱_始前對新華社記者說,。
古箏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的秦國,袁莎就此選了第一首曲子《高山流水》,,“摔琴謝知音”的千古佳話寄托了人們對友情的美好向往和不懈追求,,“一曲猗蘭按玉徽,高山流水少人知”,。
這首繪景寫意的作品前半部“巍巍乎志在高山”,,以渾厚而優(yōu)美的音色,描繪了高山之雄偉蒼勁,;后半部“洋洋乎志在流水”,,細膩刻畫了流水由細流涓涓低回婉轉直至匯流成河的壯麗景象。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曲《春江花月夜》,,袁莎把大家?guī)肓斯殴~鼎盛時期的唐朝:一江春水,,湯湯東流,鐘鼓聲聲,,花影疊翠,,月光映出蕩漾水波,時而波浪拍岸,時而漁歌唱晚……
此時伴奏的是由大提琴,、小提琴與鋼琴演繹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創(chuàng)作的《自新大陸》的主題音樂,,它表達的思鄉(xiāng)情懷與《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下思念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撥動了所有現場觀眾的心弦,使人們完全沉浸在跨越時空,、跨越文化的對話中,。
最后,袁莎為大家奉獻了被譽為古箏美學詩意之集大成者——《出水蓮》,?!拔釔鄞斯~,不奢不競,;吾愛此曲,,如雪如冰;吾愛此韻,,松之風,,竹之雨,澗之滴,,波之濤……”
無論箏樂是如泣如訴,,還是如嘯如怒,袁莎這個嬌小的江南女子在彈奏期間一直微閉雙眸,,平靜如水,,沒有任何夸張的動作。
“年輕時彈奏,,我會淋漓盡致地釋放自己的技巧,,但現在我已不需要這種外在形式的‘放’了,”袁莎說,,“我可以在一個非常含蓄而內斂的形式下,,不動聲色地表現音樂飽滿的力量和深度……中國文化就是這樣的,非常質樸含蓄,?!?/p>
袁莎認為,演奏《春江花月夜》關鍵不在于手上有多少技巧,,而在于懂得用心,。“只要有真實情感的寄托,,那么你手上的琴音就會化作你的心聲表達出來,,就會感染觀眾。”
因為接聽幾個緊急的商務電話,,紐約韋伯咨詢公司總經理周瑋錯過了一些演奏片段,。遺憾中,她告訴記者:“音樂把我?guī)У搅肆硗庖粋€世界……如果還有一場,,我希望靜靜地全程享受這既優(yōu)雅又激蕩的箏聲”,。
為袁莎《出水蓮》伴奏的紐約豎琴師名叫迪安娜·辛德莉。這是她學琴12年來首次與中國古箏藝術家同臺演出,。讓她驚訝的是,,這種看似簡單的樂器有這么大的表現力?!罢媸翘袅?!”她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