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今天這是在狠抽三大評級機構的臉啊
今天,,中國財政部在香港發(fā)行20億美元主權債券,,吸引國際投資人爭相認購。截止今天下午,,認購訂單金額已達200億美元,為發(fā)行金額的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此次發(fā)行打破常規(guī)未進行第三方評級。而就在前不久,,標普還將中國的評級降為A+,。
路透社稱,中國財政部周四在香港發(fā)行20億美元主權債券,,這是中國13年來首次發(fā)行美元主權債券,。而僅僅在上午開放圈購后的一小時內,認購訂單金額已超過100億美元,,為發(fā)行金額的五倍以上,,花旗、匯豐,、渣打,、德意志銀行等多家外資行紛紛參與其中,。
到今天下午,認購資金再翻一倍,,中國20億美元主權債券認購訂單金額已達200億美元,,為發(fā)行金額的十倍。國內外投資機構再次釋放出強烈看好中國經濟的信號,。
一位基金經理人表示:“每個人都想拿到這個債券,。息差很窄,但我們很有興趣,,因為在同樣期限債券中,,多次發(fā)行的風險很小?!?/p>
▲財政部網站截圖
甩開三大評級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此次重啟主權外幣債券發(fā)行并沒有做第三方評級。而今年5月份和9月份,,國際三大評級巨頭中的穆迪和標普相繼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內評級公司高管對華爾街見聞表示,由于在香港發(fā)債沒有強制評級規(guī)定,,不評級是正常行為,。
首創(chuàng)證券研發(fā)部總經理王劍輝對華爾街見聞表示,香港市場屬于亞洲美元市場,,包括中資和亞太機構投資者,,有著1萬多億美元的存量,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相對熟悉,。這意味著并非所有債券必須經過三大評級機構才能賣出去,,這也是走出一條相對獨立道路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