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全球熱點)扎克伯格國會“過堂” 網絡平臺不應逃避責任
新華社記者
社交媒體公司臉書首席執(zhí)行官扎克伯格當地時間10日在美國參議院出席聽證會,就數千萬臉書用戶數據遭濫用一事接受議員盤問。扎克伯格承認臉書在這一事件中“未能全面審視自己的責任”,,犯有錯誤。
分析人士認為,,網絡時代巨量的用戶數據對網絡平臺而言既是機遇也是責任,作為平臺應切實保障好用戶的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
【新聞事實】
當天的聽證會由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和商務委員會聯(lián)合舉行,,44名參議員參加,接近所有參議員人數的一半,。11日,,扎克伯格還將在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過堂”。這兩場聽證會是上月曝光的臉書用戶數據濫用事件的一個高潮,。
在10日的聽證會上,,扎克伯格就臉書公司收集用戶數據以精準推送廣告的商業(yè)模式、是否涉嫌壟斷和如何監(jiān)管互聯(lián)網公司等問題,,接受了長約4小時的問詢,。
有參議員問:臉書2015年得知8700萬用戶信息被非法泄露后卻未告知用戶,,這是否有違道義責任,?扎克伯格回答,公司以為數據被刪除了,,認為“事情已經結束”,,未向聯(lián)邦貿易委員會匯報。
扎克伯格表示,,“我們未能全面審視自己的責任,,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表示,愿同國會一同制定監(jiān)管法規(guī),,保護用戶數據安全,。
在9日提前公布的書面證詞中,扎克伯格表示,,自己為用戶數據遭濫用事件負責,,但辯稱公司一直在采取保護隱私的措施,只是“做得不到位”,。
【深度分析】
分析人士認為,,網絡社交媒體的興盛,讓用戶數據成為炙手可熱的資源,,與此同時,,用戶隱私也需要得到相應保護。
劍橋大學心理測量中心研究主任孫魯寧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在商業(yè)活動中,,公司擁有較大的自由,可以通過相互交換用戶數據以獲取更大利潤,。但對用戶來說,,隱私條款往往隱藏在冗長的協(xié)議文件中,常常被忽略,。他認為,,使用臉書等社交媒體,并不意味著用戶放棄了所有隱私權利,。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事件可能促使美國立法,加強對網絡社交媒體和數據安全的監(jiān)管,。帝國理工學院學者德蒙鳩依近日刊文指出,,這一事件是大規(guī)模集體隱私被侵犯的案例,且“不會是最后一例”,。
他認為,,在網絡化社會,保護用戶隱私是“共同責任”,。隱私保護和技術發(fā)展并非零和博弈,,如何在博弈中找到平衡,嚴格的立法與執(zhí)法必不可少,。
【第一評論】
對提供網絡社交平臺的企業(yè)而言,,海量的用戶數據既是機遇也是責任。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可能造成民眾對大數據技術的懷疑和不信任,。
如果再發(fā)生類似的用戶數據大規(guī)模泄露甚至遭到濫用事件,,對相關企業(yè)而言,有可能造成災難性影響,。
隨著萬物互聯(lián)時代的到來,,數據共享將成為趨勢,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應成為企業(yè)防護的重點,,也是需要全社會各方共同應對的議題,。
【背景鏈接】
3月份,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前員工向媒體揭發(fā)這家企業(yè)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大量臉書用戶數據,,圖謀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tǒng)選舉,,引導選民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
2014年,,臉書公司開始在技術上限制第三方程序接觸大量用戶信息,、獲取大量用戶數據。在臉書封住這道“后門”之前,,劍橋分析得以獲取大量用戶數據,。
該公司利用包含用戶喜好等信息的數據建立算法模型,分析不同用戶群體的性格特征,,而這些因素會影響他們的投票選擇,。
孫魯寧介紹,大數據樣本可以保證更高的可信度和更小的偏差,,結合最新的機器學習等算法,,可以對人類行為做出更準確的評估與預測。(記者:沈敏,、馮玉婧,、周舟、張家偉,;編輯:閆亮,、韓梁、王豐豐)
中新社紐約5月23日電當地時間5月23日,,紐約曼哈頓一名聯(lián)邦法官裁決特朗普違憲,,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屏蔽批評他的用戶,這一行為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摩拜啟動百城免押原標題:共享單車免押加速,?摩拜宣布百城免押 |新京報財訊新京報快訊(記者陳維城)6月11日,摩拜單車宣布在全國百城開啟新老用戶全面免押,,且無任何條件限制,,無需信用分。